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研究:600余岁中国最老澡堂原是寺僧浴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最古老的澡堂之一,南京瓮堂至今还保留着瓮形的顶部,在寒冷的冬天聚拢暖气。 于峰 摄

 

  距离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数百米,有一座始建于600多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传奇“澡堂”--瓮堂。6月30日,南京大学著名明史学者夏维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这座特殊形状的澡堂当年就是大报恩寺的“寺产”,本是寺庙浴堂。

 

  这座传奇的古代澡堂呈瓮形,以厚石砌成,尽管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直到2015年之前仍然对外开放使用的,历经600余年依然暖意融融,是当地老人经常前往“搓澡”的公共浴室。

 

  据夏维中介绍,经过对大报恩寺遗址的深入研究,“最新的发现显示,这座造型特别的瓮堂,当年正是大报恩寺的寺产。”

 

  尽管在南京当地,有不少民间传说称瓮堂是朱元璋所建,用来给修明城墙的民工洗澡。但夏维中认为,这个传说并不可信,“据考证,瓮堂最初是寺庙浴堂,建设年代是明初或者元末。瓮堂目前存留下来圆瓮,则是更为早期、典型的宋代公共浴堂风格。”

 

  夏维中告诉记者,目前,考古界已知的,拥有这种独特“瓮形”浴室的老澡堂,国内只有两个,除了南京的这个,另一个是北京的浴德堂,位于故宫武英殿后面。“但南京瓮堂的历史比浴德堂更早,后者是永乐大帝重修北京城时所建,也就是说,南京瓮堂是目前中国现存最老澡堂。”

 

  据夏维中研究,瓮堂本来是大报恩寺的附属设施,供僧人沐浴,后来向公众开放。“瓮堂的历史价值非常大,它不但是南京少见的明代建筑,而且足以证明,早在元明时代,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就有公共卫生设施的出现。”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项目自发现起,就有各方面专家组同步跟进,这是对遗址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范例。随着考古挖掘进程的结束,史学界对大报恩寺遗址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通过遗址文物和历史资料的相互映证,重现历史细节和社会风貌等方面。”夏维中表示,很快会有一个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阶段性研究成果向社会和学界公布,将展示这座中国古代传奇寺庙更为丰富的纵深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