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揭牌

  6月30日,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共同为基地揭牌,并为基地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关强在揭牌仪式上致辞。他肯定了北京工业大学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科研团队在防灾减灾和文物建筑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他说, “十三五”期间,文物保护要实现从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设立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科研基地,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木结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希望基地找准定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为木结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提供扎实的学科支撑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急需的科技人才,为文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处理好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科发展与支撑行业发展相辅相成;加强与其他科研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成果的交流、扩散与应用。

 

  为有效解决行业突出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文物局自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行业重点科研基地。截至2016年,先后批准设立了6批共30家重点科研基地。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科研基地是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第6批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科研基地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国家文物局宏观管理、北京市文物局具体组织、依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和课题管理制。通过公开招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马东辉为首任基地主任、郭小东为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由从事古建筑保护和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等方面的7名专家构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会长侯卫东担任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随后召开的科研基地工作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基地的工作规划及运行管理等进行了讨论。当天还举行了学术论坛,来自文物保护、防灾减灾、古建维修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有关遗产建筑保护、古建筑灾害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并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