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现“畤”字陶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此前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陶片进行分类整理时,从几块汉代陶缸(瓮)的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的陶文,书写字体近似汉隶。这是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首次发现“畤”字陶文,是迄今为止对“畤”文化遗存属性判断的最直接实证。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是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大型祭祀遗址,曾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于今年6月初启动了血池遗址2017年度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队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研究员田亚岐说,“畤”是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长期以来,由于对“畤”文化遗存的了解和认识均来自文献的记载,缺乏可靠的实物证据,曾一度引起“疑古学派”对秦汉时期“畤”是否真的存在的质疑,甚至认为司马迁当时对“畤”的描述来自方术和儒生的杜撰。

 

  但从近年来甘肃礼县鸾亭山“西畤”遗址到凤翔雍山血池秦汉国家大型祭祀场所的发现,尤其这次关于“畤”字陶文的重要考古发现,印证了有关“畤”文化遗存的真实存在,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古代文献对此记载的准确性。

 

  田亚岐认为,这次发现“上畤”的陶文,应该指的就是“吴阳上畤”。“吴阳上畤”(畤,zhì)是距今2400年前,由秦灵公在雍城郊外建立,用于祭祀黄帝的专门场所。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先后在不同地点分别创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在内的雍四畤祭祀系统,使这里不仅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成为秦国最高等级的祭祀中心。

 

  西汉早期,实行“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人四畤基础上,又增设北畤,形成汉代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