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畔发现曹雪芹祖父曹寅题写的石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落款和印章证明为曹寅所题

 

  瘦西湖大虹桥修缮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近期施工人员拆除了桥面石板及桥身填充物后,两侧石筑墙体露了出来。施工人员发现南侧桥腹有块石头很特别,上面刻了不少字,便向文物部门报告。扬州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块有些残破的石碑,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石碑的正文仅剩末尾三个字“公后尘”,落款处则出现“重点”,刻有“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盐漕察院曹寅题”的字样。下部有两方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印文略显模糊,似为“荔轩草”。据了解,“荔轩”为曹寅别号,“荔轩草”则为曹寅的同名诗集。文物专家初步推断,这是曹寅题写。

 

  扬州市文物考古队队长束家平告诉记者,因为碑文残缺严重,目前尚无法解读出更多信息,但石碑为曹寅题写可以确定。

 

  至少有3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据介绍,曹寅不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还是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和扬州关系密切。据史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曹寅设立扬州诗局,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再度在两淮盐漕察院设立扬州书局,刊刻《佩文韵府》。

 

  目前,这块残破的石碑已送至扬州博物馆妥善保护。“我认为,曹寅的这块残缺石碑的发现,至少有3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工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教授薛平认为,石碑对于曹雪芹家族与扬州的历史渊源,对于扬州盐业史,对于红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薛平说,尽管曹寅与扬州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但以前留下来的资料不多,石碑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打个比方,过去为了求证某方面的历史渊源和关系,有时候要从红楼梦里去‘猜’。而行文、格式正规的石碑则不然,刻在上面的每个字都是真实的,有特殊的价值。”薛平认为,“尽最大的可能还原石碑,一定能够更好地评价它的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