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画派”名家顾鹤庆《徐氏云川阁十六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鹤庆(1766—1836),字子余,号弢庵,晚号乳山逸叟,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善山水、人物、书法,工诗文,尤善画柳。尤其画赠法式善祭酒的《驿柳图》,名噪都下,人称“顾驿柳”。时张夕庵善画松,又有“张松顾柳”之誉。

 

  此卷《徐氏云川阁十六景》图卷,绢本设色,纵39.6厘米,横1304.4厘米,是顾鹤庆于嘉庆乙亥年(1815)客江都邵伯埭徐氏云川阁时而作,描绘的是江都邵伯埭一带的水乡风光。此卷尽情描绘了水乡风光的变化无穷之态,囊括了春夏秋冬四季,田野、湖溪、人物、亭台、楼阁各景,每幅均有题名,分别为远岫胜岚、平湖春色、东皋麦浪(图1)、南浦渔歌(图2)、烟柳横塘(图3)、溪桥残雪、夕阳帆影、野寺钟声、高阁留云、群峰迭翠、小山丛桂、幽径疏篁、花榭香风、桐阶新月、蕉窗夜雨、石室书灯。卷首另绘徐云淙侍御泛湖小像(图4),图卷总计有十七幅作品。

 

  顾鹤庆一生酷爱画柳,历代画家都认为“画树难画柳”,因为其他树种四季变化不大,而柳树四时各异,姿态随季节而变,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很难画出柳树的千姿百态。但顾鹤庆将柳树作为作品中的主角,准确而熟练地把握柳树四季的变化特征,嫩绿初绽的春柳,枝条浓密的夏柳,萧疏的秋日残柳,眉叶落尽的冬日枯柳。在云川阁十六景中柳树也作为顾鹤庆的个人风格标志占据了九幅之多。比如“烟柳横塘”,描绘盛夏水乡平原风光,此幅笔墨精细纯熟,设色淡雅,尤其是其中的柳树枝条繁密,柳条飘逸,密而不乱,婀娜多姿,与湖堤、荷花、茅亭、水车、竹桥、桥上农夫,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水乡风光,给人以天然真实之感,充分显示了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超技艺。这种从生活中吸取灵感的艺术风格也是京江画派“师法自然”的传统本色。

 

  云川阁主人徐云淙名元亮,乾隆五十四年(1789)与其兄元方,同举京兆之试。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东道御吏,与兄居京师,后随兄乞假归里,居邵伯镇北徐家大楼,卒年55岁。嘉庆帝因元方、元亮两公同举进士,赐匾一方,文曰“花萼联辉,棠棣竞秀”,悬在镇北徐氏宗祠正厅二梁正中。从云川阁十六景的题款“嘉庆乙亥秋写邵埭徐氏云川阁十六景,应君实先生之属,即请鉴之。顾鹤庆。”可知,嘉庆二十年(1815),顾鹤庆客居云川阁,将院内外景色分别绘成画册。

 

  顾鹤庆在吸收前人优秀技法的同时,敢于创新,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是京江画派代表名家之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