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圆”纸币人物像背后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一套人民币中,面值“拾圆”的纸币中间图案(见图)为工人和农民像,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吊带裤,肩扛大榔头;工人旁边是农民,头戴竹斗笠,手拿锄头。这是第一次在人民币上出现的人物泵型模特,其中工人人物原型是现住上海徐汇区的离休干部杨琦。农民人物原型是杨琦同一单位的同事叫瞿英。

 

  1947年10月2日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成立中央银行并发行统一的货币,并再建议中央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行名,中共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董必武的建议。1947年深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成立,筹备处主任南汉宸开始着手研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版票和图案设计。

 

  南汉宸和印钞局局长杨秉超决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人民币图案上的人物模特原型,而恰巧当时正在山东解放区印钞厂工作的青年工人杨琦和农民出身的瞿英两人都是共产党员,且体魄健壮,非常符合做钱币上的工人和农民模特原型,因此当将第一套人民币“拾圆”面值的图案设定为工人和农民的形象的决定下达后,设计方案很快出炉,并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然而当时没有高档的照相设备,只能请画师画好两人肖像后再制版定稿。

 

  1948年4月初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地点在山东省、五莲县红凝镇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里,开始了人民币的图案美术工作,杨琦和瞿英打扮好后,经过几天的努力,一张“拾圆”面值的人民币纸币诞生了,南汉宸和杨秉超等人看了设计图后都赞不绝口,一致同意上报中央批准。1949年4月这张面值“拾圆”的工人和农民图案的纸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