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四年”白芙蓉石印章
这件白芙蓉石印章(见图),边款“嘉庆四年 二山”六字。查相关资料发现,确有“二山”其人,生活于清代嘉道时期。陈观酉(约1779-?),字仲博,一作仲搏,号二山,钱塘(今杭州)诸生;工楷书,山水宗法黄公望;性至孝,年三十丧偶,不再娶;后从册封琉球使作海外游;有《元宵踏雪图》,著《含晖堂遗稿》。
资料显示,陈观酉名条下所收录的印章中,其本人的刻印甚少,却收录了清代篆刻史上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的赵之琛为其刻印十余方,另有其他几方也是当时的篆刻名手孙锡晋、释达受、杨澥等为其所作,可见和当时的篆刻文人相交甚笃。陈观酉其人实为一典型的“性情中人”式文人书生,个性随和,兴趣广泛,诗书画印各有涉及,和当时的书画家多有交往以及答和之作留存,艺术市场上常见此类作品面世。如在2011年上海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就曾出现一件书画家唐云旧藏的“陈观酉、赵之琛铭 长方形端砚”。陈观酉在此砚砚身刻有长铭:“此斋中旧物,久为尘墨刓损,置不复省。偶与云楂论砚及此,拭以水,见紫气回礡中有青花结绿,急令施应灶琢之,归于云楂以识知赏。噫,焦桐不遇中郎安知,不终为爨下物耶。二山陈观酉并书。”赵之琛在砚盖上刻铭:端为德,方为式,君子宝之,乐无极,次闲铭。此砚可算是两人真正的唱和之作,最终以31万元高价拍出。
陈观酉其人的生辰在典籍资料中记载并不清晰,多推断其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这枚白芙蓉石印章的印边款所记为嘉庆四年(1799),当时作者大约20岁,至道光戊戌年(1838)陈观酉大约在60岁左右受高使君聘至琉球。此事详细记载于赵之琛1838年刻赠陈观酉的一方“曾经沧海”白文印边款之上,令后学者今日依旧可以追记先贤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式的友谊情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