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雄鸡天下白
这两只陶鸡是从陕西关中西部扶风县的汉墓中出土的:釉陶公鸡(图1),施绿釉色,高22厘米,长26厘米;釉陶母鸡(图2),施浅黄釉色,高16厘米,长19厘米;均合范模压制成,表现精细,做工精良,品相上佳,弥足珍贵。
陶塑家禽一类陶俑在我国各地特别是关中与中原地区的汉代墓葬考古中比较多见。这是因为,在先秦“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影响下,汉时厚葬成为一代风气。史载汉武帝茂陵多藏金钱财物,有鸟、兽、鱼、鳖、牛、马、虎、豹,凡百九十物。不仅皇家贵族的墓葬是这样,而且普通百姓之墓葬中,也常常发现数量不菲的许多生活陶制器皿与家禽陶俑。这些陶器模拟着当时的物质生活状况,对于研究汉代社会农业生产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丧葬制度,以及更深层次地认识汉代思想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鸡在我国的考古中发现久远,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宝鸡关桃园遗址上,就发现了家鸡的骨骼;在距今5000多年的湖北屈家岭遗址中,就曾发现了陶鸡雕塑;早在殷商时期的先民们就已经用绳子系住鸡脖和鸡腿的方法来驯养鸡了。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也有了“鸡”字。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释鸡为“知时畜也”。既说明鸡是家畜,又强调了它的报时作用。说明早在古代社会,鸡就被人们尊称为“报时神”了,甚至享受着人们的祭祀。显然,早在先秦时期,鸡就被当作通天神灵,知道漫漫长夜中的时辰,知道太阳何时升起。因此,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被看成黎明的吉兆,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鸡也就成了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在先秦,各国的疆界、隘口也是闻鸡开关,如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就与鸡鸣报晓有关。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跟随,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从《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直至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至于“鸡犬不宁”、“鸡犬升天”、“鸡零狗碎”,皆有其典。特别是中国人,有人烟的地方必有鸡犬相伴,甚至把“鸡鸣狗叫”等同于“有无人烟”的象征。如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曹孟德《蒿里行》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鸡的成语很多,如闻鸡起舞、牝鸡司晨、鹤立鸡群、鸡犬不宁、呆若木鸡、杀鸡取卵、鸡飞蛋打等等。文人墨客则以鸡喻人,写鸡颂鸡,无不体现了人们对鸡的赞美和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精神向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