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行楷书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号甚多,有礼堂、观堂、永观等。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于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均有涉猎,著述宏富,造诣颇深。曾被聘为清华研究院教授。与罗振玉(字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一起并称中国近代甲骨文研究著名学者之“甲骨四堂”。世人对他渊博的国学及横溢的才华钦敬有加,其实他还是一位颇具特色的书法家,只是其书多被卓越的学术成就所遮掩。他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多端严娟秀,风雅自具,至今仍墨迹淋漓,令人神往。

 

  图为王国维的一幅行楷书作品,纸本,纵105厘米,横34厘米。书法以行楷录唐代诗人韩偓《即目二首》的前一首,诗曰:“万古离怀增物色,几生愁绪溺风光。废城沃土肥春草,野渡空船荡夕阳。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困酒易伥伥。官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款识:“卯生仁兄雅属,观堂王国维。”钤白文“静安”、朱文“王国维”二印。该作款识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创作时间,但从落款和所录诗句意境可以考证其创作的大致时间。“观堂”为王国维晚年所用之号,其晚年书法作品落款多用之,加上作者书录之唐诗中洋溢出来的一片伤怀、厌世情绪,估计这应该是王国维弃世之前不久书赠友人的一幅作品。

 

  此作布局清新合理,写法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书法源于魏晋,又吸收了宋代书法家苏轼行楷书之风,取扁横之势,又意近钟繇。每个字都结体严谨,匀稳端庄,方扁有度,丰实而内敛,一片清醇宁静的氛围中,蕴藏着风雅与稳健并重的书风,显示出作者博采众长的能力。章法朴厚自然,笔力矫健朴茂,结字凝练洒脱,线条宽窄肥细,清秀别致,结构平和匀称,而纵横对应又宛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运锋温和内敛,点画柔中藏刚,圆阔遒劲。用笔劲峭有力,精到准确,撇笔舒展捺笔上挑,干净利落,含蓄与纵意互为转换,转折方劲而圆活,收放自如,畅达清丽,毫无凝滞局促之态。通篇俯仰起伏跌宕,气势轻捷而不失厚重,于端庄静谧中隐现幽雅脱俗的精神。字距与行距规整雅致,疏密有致,上下左右呼应自然,端庄韶秀,俊朗简洁,意态生动,骨韵并存。通观全篇,静穆中不失高雅,挥洒间饱含峻拔清刚的气象,于内敛中洋溢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气息,这与王国维丰富的学识修养与内心情感是分不开的。

 

  作品包括款识共67字,大小比例协调,字字分明脉理通畅,无一笔苟且,行、楷转换交替使用,笔调静中求动,和谐自然,给人一种老成持重之感,看上去就像作者治学一样严谨,翰墨淋漓间,流露出道德与情感交织的生动魅力。

 

  晚清至民国时期,擅长书法的文人、名人甚多,但大多被其学术素养或政治名望所掩盖,王国维即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位。

 

  1927年6月的一个非常平常的夏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结束了其虽然短暂却成就辉煌的一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惜。他生前虽无书法家的名气,但其遗留于世的书法作品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或联或轴或扇面,翰墨遗香,蔚为大观,从中可探寻到一代国学大师内心世界的精神风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