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矾红釉青花双管龙纹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光绪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大规模传入中国,瓷器、丝绸等为主体的外销品市场迅速扩大,生产日益繁荣。以光绪帝为代表的清王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拯救危难中的封建王朝,提出了“振兴实业”等经济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号召下,官窑、民窑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光绪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型而闻名,但在制作陶瓷工艺上逐渐有所发展,不仅囊括前朝的各个品种,而且有所创新。瓷业的崛起与发展, 使长期不景气的景德镇瓷业得到复苏。尽管与前朝相比,在工艺上较为粗率,但其产品也有精美之作。

 

  镇江博物馆藏光绪矾红釉青花双管龙纹瓶(图1),高56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24.2厘米;侈口,短颈,束腰,有对称的青花海水纹贯耳(图2);折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足内红彩“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款(图3)。字体比较草率,不太工整,当为民窑仿官窑款。全器以矾红为地,绘青花龙纹,两条巨龙一前一后,相对呼应,追戏着一颗滚动的火珠。双龙张嘴露齿,头大颈细,怒目圆睁,双眉高耸,扬须摆尾,毛发后飘,龙身粗壮有动感,气势雄浑。双龙空隙之地间以如意云纹、“壬”字形云纹和“山”字形火焰纹。口沿外壁绘海水纹,圈足外墙绘回形纹。

 

  矾红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称低温铁红。由于它是以青矾为基本原料制成,故又称矾红。我国瓷器上使用矾红始于金代磁州窑白釉红绿彩瓷器上,元代开始景德镇窑五彩瓷器上已使用,至清康、雍、乾时期,矾红釉瓷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有所创新。矾红釉的施釉方法较多,人们根据其呈色及施釉工艺的不同,将矾红釉分为抹红、珊瑚红两大类。抹红创烧于明代,因它是用刷子将釉涂在器物上,故名。珊瑚红釉始烧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时盛行。它是将低温铁红釉吹在白釉上,烧成后,釉色均匀,釉面光润,其色红中闪黄,外底多施白釉,镇江博物馆藏光绪矾红釉青花双管龙纹瓶当为珊瑚红釉。此器上的青花色彩多变,青翠艳丽,烧造出与康熙青花大致相同的效果。这种青花是用进口氧化钴料与国产料精心配制合成的。

 

  光绪时期的民窑瓷器,以朴实稳重的器型、吉祥如意的图案、 酣畅淋漓的瓷绘技巧、丰富多彩的釉彩色调,使瓷器广为传播,深入民众,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需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