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圆形铜镜,在我国古代是花好月圆的象征,更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也象征着爱情婚姻的美满。作为青铜艺术中的瑰宝,铜镜千古以来与明月相耀生辉,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带给人们祥和与幸福。

 

  相传中秋节的前身是“千秋节”。开元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应百官表请,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 群臣百官向唐玄宗进献精美的铜镜以示庆贺。以后的每年千秋节,唐玄宗都会定制铜镜颁发给官员,并命名为“千秋镜”。唐玄宗曾就此事写过《千秋节赐群臣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从此,形成了每年中秋节互赠铜镜的习俗。

 

  中秋节是铜镜的节日,铜镜之上便多有嫦娥、玉兔和蟾蜍的形象纹饰。一面精致的“双鹊月宫盘龙镜”(图1),就很好地表达了古人对月宫的遐想。此镜主要纹饰为双鹊衔绶展翅飞翔,钮下蟠龙飞于海上,月中桂树两旁分侍着捣药的白兔和跳跃的蟾蜍,象征着四季风调雨顺的祥云分饰上下。此镜通体白光,铜质精美,纹饰华丽,佐证了古人将捣药白兔和月宫蟾蜍看作是中秋明月主神的观念,也反映了唐代铜镜的审美趣味。

 

  唐明皇夜游月宫,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中秋故事。相传唐玄宗与道教天师一起乘云漫游月宫,忽闻仙乐飘飘,熟通音律的唐玄宗便默记心中,回到人间后就谱写了千古流传的“霓裳羽衣曲”,以此来回忆游月宫的情景。表达这个传说的是“唐明皇夜游月宫镜”(图2),此镜中右侧有一株参天大树,树下立有迎客仙子,桥头有玉兔与金蟾,桥下波涛翻滚,游龙逐浪而行。左侧祥云之上站立着驾云而来的唐玄宗和天师,远处有云雾缭绕、巍峨宫殿。这面布满斑驳古锈的铜镜,让我们在品赏时恍然也有午夜梦回、重游大唐的感觉。

 

  “形圆晓月,光清夜珠。”古人在铜镜中以神奇的构图、美丽生动的景象寄托了对幸福的向往。铜镜中的铭文,也深深包含着古人对中秋之月的一片爱恋之情——“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依窗绣晃,俱合影中。”这一面面铜镜,凝聚过多少爱情,也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面对皓月,持镜当赞:美镜是月,永世传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