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幽篁秀石图》
喜欢一首咏竹的词,叫做《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画竹更为风情,闲赏元代画家顾安的《幽篁秀石图》,顿觉心清神爽。这幅图里,果然找不到闲花,唯有秀石与竹默默相伴,这竹,修长而又俊俏,挺拔而又多姿。
《幽篁秀石图》轴(见图),绢本,墨笔,纵184厘米,横102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顾安(1289—1395),字定之,江苏苏州人。顾安一向喜画风竹新篁嫩笋。顾安画中的竹,自成独家体统,在画面的处理上,尽是新竹嫩笋的刻画。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讴歌的自然景物,竹子不同于梅花、菊花,除了节节枝高,就是片片嫩叶,花样自然不算多。但是,画好一片墨竹,就是一种品格,一种情操的颂扬。看似简单的竹画,古代文人画法大可不同,顾安为了追求竹子的“清且真”,风物神韵,笔墨兴趣一气呵成,他的每一根竹子都注重写实,力求达到枝竿挺拔、叶儿繁茂、竹态飞扬、不卑不亢的地步。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他也格外喜欢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以简、瘦为上,但竹画风一贯细而不弱,竹叶少依旧显丰腴。竹子饱满有致,虚实,淡然非常得体,远远看上去,几竿瘦竹,透露出一种孤傲之气,相比之下,元代顾安的竹子更显得清秀和俊俏。竹满面画,竹风荡漾,几竿墨竹都在怪石林立之中。能不秀美俏丽吗?根根竹枝都是歌,大竹枝浓墨处处可见,蓬勃向上,尽显竹林风采。小竹枝淡墨相处,再加上怪石旁边的小嫩笋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这就说明,这里的墨竹也不寻常,它们要冲破山石阻力,试与苍穹接轨。
宋代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赞的是宋代画竹名师文与可,此人痴迷画竹,不畏风吹雨打,坚守一片竹林不动摇,直到“胸有成竹”,挥墨尽是真意竹为止。
纵观《幽篁秀石图》,顾安下笔劲健有力,以中锋行笔,全面兼固侧锋,每一片竹叶都画得干净利落,竹叶的画法,融进书法中的撇、捺的起笔和收笔,更显得画面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着色浓淡相宜,秀石的暗色处理非常巧妙,带有圆形状的浓墨着色,让秀石颇具立体感,几分挺拔与修长竹枝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幽静明快、生气盎然的超脱意境。
竹是自然界里最常见的植物,竹在盛夏里生长旺盛,竹枝高大挺拔,竹叶青青翠翠,宛如一个天然的凉蓬,给人凉爽舒适之感,画家画竹,咏的是那万古长青的风貌,欣赏顾安的《幽篁秀石图》,更多的是,感受墨竹那刚直不阿、蓬勃向上的精神。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