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乳浊釉梅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梅瓶(见图),高26.5厘米,上口直径2.6厘米,底径7.9厘米,肩部10厘米,盖高3.1厘米,圈足。颈部和底足呈现酱褐色,其他部分呈现灰白青蓝色,从底足的露胎处、颈部的釉色与整个器物所呈现的灰白青蓝色以及肩部的鱼状露胎部分与施釉部分的衔接处显易可见施过两次釉;从颈部以及露胎处可见第一次所施的釉呈现酱褐色底釉,整器呈现灰白青蓝色可推测第二次所施的是乳浊釉,灰白青蓝色的乳浊釉斑斑驳驳,乳浊釉厚而不流,堆积的部分灰白色较深。整个釉面光亮而滋润,底釉和乳浊釉相互交融渗透。从底部的露胎处可见胎质含有较高的铁,肩部鱼状露胎处呈现灰白色,可推测该梅瓶在施釉前上过一层化妆土。整个梅瓶用手工拉坯而成,做这梅瓶的师傅工艺精湛,一圈一圈的拉坯痕从上往下分布均匀。肩部与底足的比例适中,整个梅瓶线条流畅,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纤细而修长,含蓄而美丽。从胎质与釉色两个角度推断这件梅瓶来自于金华铁店窑。

 

  世人对婺州窑的认识多来自于唐陆羽《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对婺州乳浊釉瓷的认识多来自于朝鲜新安沉船上的钧釉系瓷器。贡昌老师《略论南朝鲜新安沉船出土钧窑系瓷器的窑口》提出新安沉船上的钧窑系瓷器来自于金华铁店窑;金华铁店窑在元代时为宫廷烧造陈设用瓷。新安沉船上的钧窑系乳浊釉瓷有150件,器型有三足水盘、三耳注子、双耳注子、花盆、囊形壶,未见有梅瓶。《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瓷源撷粹》收录北宋婺州窑青瓷樽以及青瓷魂瓶,未见婺州铁店的乳浊釉梅瓶。雷国强、邵文礼、陈新华编撰的《婺州窑韵》中收录有一对婺州窑乳浊釉梅瓶,这一对梅瓶无盖,通体施褐色乳浊釉,局部有窑变蓝斑,胎质较粗,肩与底的比例较小。在《婺州窑韵》中有九对乳浊釉堆塑龙瓶,乳浊釉梅瓶只有一对。堆塑龙瓶器型与梅瓶相近,只在肩部堆塑有盘龙。因堆塑有这对盘龙,大家多把它论断为随葬用品,无堆塑的梅瓶为实用器物。

 

  虽然在《婺州窑韵》中乳浊釉梅瓶只有一对,相对堆塑龙瓶数量稀少,但实际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面上也曾多次出现有成对的乳浊釉梅瓶。金华博物馆藏有一对金华瓷友杨红捐赠的乳浊釉梅瓶。可见在宋元时期婺州窑乳浊釉梅瓶也有一定的数量,这些梅瓶相对堆塑魂瓶胎质更为细腻,做工更为精湛。作为实用器的梅瓶在宋元时期都用来盛装酒这一液体。

 

  “杜诗颜字金华酒,海味围棋左传文。”与风流遗韵的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左氏的文章这些中国文化的精粹相提并论的金华酒在宋元时已经成为名酒,元人宋伯仁《酒小史》列举我国春秋至元代的历代名酒,为春秋椒浆酒、蓟洲意珏仁酒、金华府金华酒等。位于婺州的金华铁店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烧制了一定数量的梅瓶,这些梅瓶有的制作相对粗糙,如酱褐釉梅瓶,这种梅瓶多为平民或者是普通客栈使用;这件乳浊釉梅瓶无论是在胎土的淘洗粉碎、胎体的制作修整、底釉和乳浊釉的上釉等都可判断当时制作这类梅瓶应属婺州窑中的精细瓷器,针对的是当时的中高级社会阶层人物所使用。

 

  宋元时期世人风行金华酒,金华酒一作朝廷上贡宫廷或外交的贡品、二为贵族馈赠常用礼品。《金瓶梅》第七十回《老太监饮酌朝房 二提刑庭参太尉》:西门庆道“从内里蒙公公赐酒出来……”何千户道“……咱每明早备礼进了罢”……西门庆是一匹大红麒麟金缎……各金华酒四坛。用来盛装贡品和礼品金华酒的梅瓶理所当然不能制作粗糙,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婺州窑烧制出这些用于盛装贡品酒的精品梅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