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遗珍——山西长治窑与交城窑传承与创新复烧现状

  摘  要:白釉红绿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继白地黑花瓷之后,在宋金时期的又一重大贡献,开创了瓷绘艺术的新纪元。交城窑以烧制花釉瓷而闻名,从交城窑花釉瓷拍鼓标本看,与鲁山、禹县花釉瓷腰鼓相比有所不同,花釉瓷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烧造时间最早的窑变釉瓷。也都是中国陶瓷史上在北方有独特地位的窑口。曾经的辉煌能否在当代重现?

  关键词:长治窑  交城窑  传承  创新

  长治窑

  长治窑,山西古代著名民间瓷窑,本名上党窑,亦称长治窑。窑址在晋东南地区长治县韩店南10公里八义镇,瓷窑分布于八义村、东山村、南泉庄一带,故文献中也称之为八义窑。现已探明曾拥有瓷窑108座,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治八义窑不仅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瓷窑之一,而且其率先创烧了红绿彩瓷,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为后世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红绿彩瓷作为彩瓷装饰的“鼻祖”,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衰亡于明末清初,虽然烧造时间不长,但对中国的釉上彩瓷业的影响与贡献却是巨大的。

  据考证长治窑创烧于宋代,前期主要烧制白釉、黑釉、青褐釉瓷器,以碗、盘、罐、碟等民用器皿为主,器形古朴。亦有少量虎枕、油滴盏、灯、壶、罐等各种日用瓷。白釉有刻花及黑花装饰,刻花纹饰较为简练,黑花多绘于碗内罐外,纹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鱼、鸭等纹,制作较少。金元时期以烧造红绿彩碗、塑像为主,其白釉红绿彩瓷色泽鲜艳,笔意豪放,充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北方地区瓷器中的名贵品种。白釉红绿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继白地黑绘花瓷之后,在宋金时期的又一重大贡献,开创了瓷绘艺术的新纪元。《中国古陶瓷图典》解释:“红绿彩,瓷器釉上彩之一,是北方磁州窑系所开创的一种装饰方法”。金代红绿彩瓷器的烧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河北的磁州窑和山西长治的八义窑最具著名。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记载:“山西长治八义窑,在窑址采集到一些红绿黄彩绘碗的标本,纹饰布局具有地区特色,以花卉为主,多数画折枝花,里口红彩画粗线纹二至三道,线纹之间以绿彩点饰,分布在四面,外部露胎呈紫色,足上有五个支钉”。

  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器,是低温釉上彩,其烧制方法为:先在瓷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入窑烧制成白釉瓷器。在烧好的白瓷上,瓷绘艺人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白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烧造,以800度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呈现鲜艳的红绿彩。红绿彩瓷配色装饰上风格独特,以白釉为底色,以红、绿、黄为彩绘主色,在洁白的瓷器上,呈现大红大绿的纹饰,色彩明快、艳丽,绘画古朴、豪放、率意、生动,呈现浓郁的民间韵味。这种风格热烈的彩绘瓷器,洋溢着喜庆之气,亦符合大俗大雅的民间审美观念。在宋金时期,由于受材料、烧制等技术因素的制约,瓷器的色彩并不丰富,除了青、白瓷,兼有黑釉外,能出现如此鲜艳的色彩深受广大民众喜好就是必然趋势了。

  长治窑红绿彩瓷中,最具特色的是开光文字(吉语或单字,单字大多为姓氏)图案,也最珍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上党窑(既八义窑)出品的碗残器,碗心画菱形开光,上书‘金堂玉马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七言词,瓷上绘画以写意为主,兼有工笔,极富文人情趣。元代文人写意绘画之风有参考瓷绘亦或未知,值得探究,影响深远。勾画、填涂笔法娴熟,多以红彩勾边,内填深浅不一的红色,绿彩绘叶或点花心,黄彩或点或线辅以装饰。红绿彩碗以古代轮制成型,胎色是山西最普遍的土黄色或黄青色胎,碗外施半釉,碗心及圈足留有五个支烧痕。大多修坯规整,造型优美。综观红绿彩瓷工艺技术、彩绘艺术,我们可以看到金元时期长治窑在瓷器成型、彩绘、烧制水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对后代彩瓷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如《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文物精华》所述:“长治八义窑烧制的红绿彩瓷,色泽鲜艳,笔意豪放、充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磁州窑系中的名贵品种,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外驰名的八义窑红绿彩瓷器,不知何因,宋金元明清五代史籍无著录,地方官书《潞安府志》及《长治县志》也未载说。最早发现和鉴定的是中国当代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1954年,他带领由国家考古队和故宫博物院组成联合调查组,在调查山西琉璃时,第一次在八义村发现窑址及红绿彩瓷片。其后数年间,他屡次来八义村实地考察,从制瓷原料瓷土、煤炭、草木灰、水质,到两次入窑烧造技法,对八义窑出品的“红绿彩”做出鉴定,认定八义“红绿彩”是我国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在他的组织带领下,经专家、研究者反复论证,把这种装饰艺术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冯先铭并特意提到:“景德镇的元青花作品,是否有此北方磁州窑系画工的劳绩,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探索的问题。”从此,八义窑及“红绿彩”,成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五彩瓷器之先河。为我国陶瓷发展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即省政府)将八义窑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加立“八义窑址”大理石碑记。

  八义窑红绿彩瓷的成功出现,在我国瓷器烧造史上有着两个重大的突破。一是工艺上的二元烧制法(也叫后加彩)。即先烧制白瓷,再在白瓷上彩绘,二次烧成。这种二元烧制法开启了后来的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瓷的先河,一直沿用至今,使后人享用不尽。二是开创性地使用了红彩。不但丰富了瓷器彩绘的色彩,也为后世烧造祭红、郎红、釉里红、胭脂红等红釉瓷器的生产铺平了道路。而红绿彩瓷区别于三彩器,主要有四点: 1.三彩是釉陶器; 2.三彩是在坯上直接加低温釉彩烧造成的,烧造温度低,是陶器的范畴; 3.红绿彩瓷是釉上彩绘瓷器,是瓷器的范畴; 4.红绿彩瓷中,所增加的红色元素是瓷器烧造史上的一大创新,一经问世便以其火热艳丽的色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和厚爱。而这种以红绿色为主,以黄、黑色为辅色组成的纹饰,不仅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且极具民俗文化艺术性,同时它还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艺术氛围。

  红绿彩瓷色彩十分丰富,它充分利用了红、绿、黄三个主色的各个色阶。红色一般分为正红,枣红,浅红;绿色则分为翠绿,墨绿,深绿,浅绿;黄色可划分为金黄,明黄,浅黄。绘制出的红绿彩瓷有佛像、人物以及儿童玩具、盘碗杯等生活用品。红绿彩瓷上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追求的意境在于营造一种赏心悦目、自然生动的情趣。八义窑还烧造了纯黑色画、酱色画,其酱褐色画体出现了八义窑的最高水平,色浓则呈褐色,色淡则呈酱色,以色阶呈现立体感,也是当时八义窑的主要产品之一。

  据多数研究者资料统计,以及从目前发掘的资料看,宋金红绿彩瓷的窑口分布在全国有多处,主要有长治八义窑、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河北磁村窑、山东德州窑。从以往的发掘中知道,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窑口当属长治八义窑。由于红绿彩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公私收藏颇多,如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都有收藏。近年来深圳望野博物馆(私人)的红绿彩瓷收藏品多达220余件,成为红绿彩瓷最大的藏家。

  老窑瓷考察组对目前长治最大的红绿彩复烧企业考察调研得知,复烧是在长治山西雄山煤炭集团旗下专门成立了恢复小组,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并注册了八义窑作为品牌商标。参观早期加工生产点看到,有初具生产规模的成型、制胎、制釉、烧制等小型流水车间。早期按照老窑瓷土釉复烧,通过留存的产品看,普遍技术水平一般,成型制胎略显粗糙,造型欠考究,白釉、化妆土不够细润、白洁。尤其最难的是画工,一个好画工没有多少年的功力和熟练程度,很难达到那种老的率真、生动、自然、豪放的意境。毕竟红绿彩最讲究、最耐看的就是画面。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关键最难点。由于早期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厂里后来又聘请了当地和河北的3个画工师傅,还有当地人,考进艺术院校,毕业后回来作为主要研发骨干,除绘制一些传统图案外,还开发设计了许多符合现代审美的图案,以成熟的景德镇釉上红绿彩料绘制,图案有:婴戏图、门神、吉祥花卉、刀马人物等。由于此项目是当地政府主抓的文化项目,在距离企业1-2公里处规划了几十亩地,兴建了红绿彩复烧园——仿古式的建筑风格,建筑主体已经建好,两层,四合院式布局,材料加工、成型车间、彩绘车间、烧制车间、陈列室都基本建成到位。据负责人说,由于大的经济环境、企业资金等问题,项目目前搁置了。

  通过对长治窑复烧情况分析得知:人才、技术才是最关键因素,硬件设施再好,工业化程度再高,也需要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由于山西一直是能源重工业大省,轻工业、手工业相对落后。虽然传统文化厚重,但山西严重缺乏手工艺者,笔者通过省工艺美术协会得知: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曾有两百多家工艺企业,到前几年仅剩一家,现在才又开始慢慢恢复。而手工技艺是靠传承,是一代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众所周知,手工艺人的培养更是艰难,没有多少年在这个行业的技术积累,难见成效;是个培养慢,时间跨度长,见效慢的行业。在山西,由于能源行业付出少,利润大,导致手工业大量萎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长远看,清洁能源、高科技的发展、工业4.0必将取代高耗能源,山西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手工艺才是长久之计。

私人藏金代八义窑红绿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私人藏金代八义窑红绿彩

八义窑新烧红绿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义窑新烧红绿彩

八义窑新烧红绿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义窑新烧红绿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治县八义窑遗址

  交城窑

  交城窑,在今山西交城,故名。始烧于唐,是唐代北方瓷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窑。交城窑作为山西陶瓷初创期的重要窑口之一,唐代时期以白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残器。宋代仍以白瓷为主,也有当时北方各瓷窑所长见的孩童玩具捏塑动物小瓷塑,还烧制白釉赭彩装饰,特征与介休窑大体相同;赭彩有呈桔红色者,山西其他地区窑口极少见,珍珠地划花装饰品种有枕、洗等器,但产量较少。

  唐代交城窑还有一定数量的黑釉瓷器。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浊感强,发色偏灰暗或偏褐色。在窑址发现有花釉瓷拍鼓残片,胎土多为灰白色,釉面呈黑褐色,鼓身饰凸起的弦纹,花釉装饰色彩斑斓。花釉瓷是唐代北方陶瓷工匠的重要发明,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被称为“唐花钧”瓷。交城窑烧制的花釉瓷拍鼓,制做精美,代表了交城窑烧造水平。拍鼓,原为古代西域打击乐器,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又称为“羯鼓”。花釉瓷拍鼓,器型呈圆筒状,中段束腰,两端开口,以蒙皮绳束做鼓面。唐代花釉瓷拍鼓,多以黑釉为地,地上局部点画月白色窑变花斑为饰,故又称“花鼓”。从目前的交城窑花釉瓷拍鼓标本看,与鲁山、禹县花釉瓷腰鼓相比有所不同,花釉瓷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烧造时间最早的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交城窑以烧制花釉瓷而闻名,足以显示其先进的造瓷水平。

  交城窑花釉瓷器,器型有壶、罐、拍鼓等,制做方法是:先在坯胎上施一层底釉,多为黑釉,再用点、绘等方法装饰月白釉或天蓝釉斑,烧成后釉面相互交融、浸润,呈现色彩变化丰富的斑条状装饰,如云霞、似岩浆、像冰花,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在黑釉瓷器装饰方法不多的唐代,开创了瓷器艺术的新境界。这种花釉,也是钧瓷窑变的雏形,为以后钧瓷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

  交城窑遗址所在的村:磁窑村。磁窑村村口,是权贵生和他的复烧品牌“金莲堂”所在地,由生产场地和陈列室两部分组成。生产场所是一处旧厂房改造而来,也是由最基本的练泥、成型、上釉、烧制区组成。陈列部分由交城窑古瓷展厅、复烧产品展示厅和办公会议多功能厅组成。最具特色的是交城窑古瓷片陈列展厅,展品按年代顺序陈列,除瓷片外还有部分完整器,褐釉瓷、拍鼓等名瓷都有收藏。最重要的是收藏有很多珍贵的窑具,如:垫饼、垫圈、支钉、火照、匣钵等。并配以图文介绍,使得老窑瓷的支钉痕、涩圈等遗留所形成的方式一目了然。这些标本对于老窑瓷鉴定中胎的颜色、横断面瓷泥气孔粗细程度、釉的薄厚、化妆土使用情况更能直观感受到,并对各历史时期摞烧方式有十分清晰的认知,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金莲堂”复烧产品有白底黑花梅瓶、玉壶春瓶、茶叶末釉杯盏、拍鼓、动物型瓷塑等。通过和权贵生的交流得知:他们的品牌定位是复烧釉色以交城窑最具代表的白地黑花结合瓶型做现代家居装饰中的陈设。目前产品仍以传统因素占大多数,较少现代设计元素和气息,这是目前山西文创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人才缺失造成的。权贵生的设计制作团队的主要设计者是曾经的老陶瓷厂职工,年纪也大了,思维、见识毕竟与目前的时代有差距,而厂所在的地方在地处城郊的村里,美术院校毕业生不想去,年轻人不想吃苦、不能安心于传统手工艺,这也是山西的现状和尴尬。没有好的设计制作团队生产出符合当下,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而想要立足市场真的很难。市场定位和人群受众很关键,生产的产品必须与之审美相符才可能被接受。而目前状况与传统手工业发达的陶瓷产区宜兴、景德镇、佛山等相比,又有多少竞争力呢?权贵生也是为了了解市场、找准定位,经常参加全国各类文创会,这真是条艰难的历程,希望能早日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山西的文创手工艺之路。

交城窑老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城窑老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城窑新烧瓷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城窑新烧瓷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城县磁窑村遗址

  文章作者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向阳:大学陶瓷专业讲师。山西省陶艺家学会理事长,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2015年,他入选文化部、财政部文化创业创意重点人才库。2016年担任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古陶瓷遗存现状调查及古陶瓷烧造技艺传承教育研究”调研组的专业指导。

  自2000年至今,王向阳参加了全国及国际陶艺大展、研讨会十余次,包括“第六届台湾金陶奖国际竞赛展”、中国美协“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展”、“中法文化年—中国当代陶艺展”、“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展”(获银奖)、 “春季中国西部陶艺家作品精粹大展”(获金奖)、“亚洲当代陶艺——新世纪交流展”、 中日韩当代陶艺展、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陶瓷艺术设计等国内外陶瓷展。作品被山东淄博陶瓷博物馆、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和国内外人士收藏。作品发表于《装饰》《雕塑》《中国陶艺家》等国家级专业杂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