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青花“晋见图”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罐高14.9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8.1厘米。晚明青花罐,除宣扬“学而优则仕”的“状元及第”、“高官厚禄”及“寿山福海”、“福寿康宁”等装饰图案多见外,还有一类“晋见图”十分多见。有学者考证后认为,“晋见图”乃是绘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率同年进士晋见的一个情景。这类罐的特点是胎白釉润,青花蓝灰,色调深重,尺码以中小型为主。但人物的构图往往十分单调,三五进士揖让而行,大致呈同一个造型姿态,且绘画草率,画面上似乎有一种用笔上的疾速感。估计这类罐生产量很大,所以在画意上惟求形似而不能精工细琢。如今,罐的可观存世数量,以及这些实实在在的画面,传递了当时人的社会心态,即“得罐(官)即得福”。

 

  “得官即得福”,这可是“学而优则仕”的另一个诠释。但在众多为此竞折腰的学子中间,最终能有几人如愿?最切合实际的莫过于“得罐即得福”。所以明末的此式罐,烧造量固然空前绝后,可纹饰上却无法过于讲究,以免加大制作成本。因为,客户都是些想得福尚没得福的穷苦人。真正得福的,家中未必摆设“晋见图”,而该是“高官厚禄”、“寿山福海”、“福寿康宁”之类的罐。那些罐,不单格调高雅,且画工远较此精细。

 

  天启、崇祯部分罐、瓶、盘、炉、碗等器物的口部,往往抹有一圈酱褐色的假芒口,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清顺治及康熙早期。以后在乾嘉时期又复古,一些民窑精品和官器的此道酱口,则多以本金(金边)为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