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博物馆高峰论坛探讨博物馆业未来发展

  6月26日,主题为“博物馆新世代”的博物馆高峰论坛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这是香港首次举行的有关国际博物馆界的活动。20位来自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机构的学者和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香港一直积极推动区内发展具有活力和多元的文化。香港设有70多家博物馆,当中大约一半由政府营运。不论公营或私营博物馆,都致力引领参观者探索文化、历史及科学等领域的文化遗产,并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及专家发表了演讲。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论坛上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如何在古建筑修缮、文物修复、展览策划、公众教育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工作,如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和“火起来”。

  单霁翔认为,评价一座博物馆,最重要的不是看它有多么宏大的馆舍、多么丰富的藏品、多少观众参观,真正负责任的博物馆要看它用自身的文化资源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目前,故宫博物院管理的古代建筑数量共计9371间,院藏文物186万余件(套),是收藏中国古代文物最多的博物院。自2012年至今,参观人数每年持续突破1500万人次,2016年年接待观众量首次突破1600万,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上千万观众的博物馆。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总监加加林娜表示,博物馆为不同国家文化和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同时也作为一个保护理性、美和人文主义的据点。博物馆应尽可能避免被简化成只用来陈列大量馆藏的工具。

  在谈起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路向时,加加林娜指出,博物馆应通过更多的教育活动、多媒体项目、出版物等方式,使公众积极参与,同时也要以开放的态度接触社会各界,为当地社区及海内外游客创造全新环境。此外,还要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感知艺术、理解艺术。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坎贝尔分享了题为“存真——从模拟化和数码化的博物馆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的演讲。他说,近些年来,随着数码化革新的发展,博物馆与观众沟通、互动的方式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博物馆尝试通过多种新颖多元的数码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

  托马斯认为,博物馆行业即将迎来3D革命的冲击,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教育体验方面拉近馆方与观众的距离。对大多数博物馆来说,数码领域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基本物件的关注,人们应思考如何从呈现真实物件和利用数码资源诠释物件之间获得适度平衡。

  博物馆高峰论坛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于26日至27日举行,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焦点活动之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