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级非遗 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大有博物馆记录着宁波民俗的变迁

 

  百年老字号“赵大有”已经走过150多年历史,提起赵大有糕点,就会唤起一代代老宁波甜蜜的童年记忆。6月25日上午,位于联丰中路宁波古玩城内的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宁波市级非遗项目,百年赵大有也是宁波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宁式糕点也是浙江非遗文化

 

  赵大有糕团店由赵培德创办于清同治年间,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稻作文化发达,因此老百姓也比较喜欢吃糕点。过去,谁家办大事都会摆上好几盘糕点招待客人。久而久之,就有了宁式糕点这一颇具鲜明地域特色的饮食习俗了。宁式糕点作为全国糕点十二大派系之一,历史悠久,也是浙江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在我们工厂楼下就设有赵大有非遗展示中心,但那边地方太小了,难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那会我们感觉要换地方,办一个大的博物馆了。”赵大有第五代传承人陈红云说,为了更好地弘扬非遗文化,去年6月份,他们开始筹建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现在博物馆正式建成,可以免费对公众开放了。

 

  据陈红云介绍,新建成的博物馆共三层,设有八个展区,面积有3200多平,展出的藏品包括明清、民国期间宁式糕点制作生产工具与“赵大有”创业者的生活用品350余件。“这些农具、糕点制作工具都是祖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陈红云表示,建这个博物馆主要还是想弘扬工匠精神,展示宁式糕点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着浓郁的糕点文化氛围,还记录了宁波民俗的变迁。过去,宁波人从出生、成长、婚庆到去世各个阶段与宁波传统糕点的关系,这其实就是宁波文化的一部分展示。”陈红云说。

 

  2015年6月,“宁式糕点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赵大有食品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只有传承才能让老字号坚持下去

 

  走进展馆,时光似乎也回到了150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赵氏先祖与同族人装运一船上虞梁湖米来宁波谋生。他们在江东后塘街杨柳道口租了间店面,制作年糕,招牌就叫“赵大有”。没想到,梁湖年糕在宁波颇受欢迎。自此,族里人都会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至一月间,来宁波经营年糕生意。而不论谁来,都以“赵大有”做招牌。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11年在百丈街开出第一家“赵大有糕点店”,这才开始长年经营宁式花色糕团点心。

 

  如今“赵大有”已经走过150多年历史,作为赵大有第五代传承人,陈红云说,他们会把这个老字号的招牌坚持做下去,不会转投其他产业。“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传统行业不好做,不过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毕竟这个老字号牌子不能在我们手上弄丢了。”在陈红云看来,传承才是老字号发展下去的动力源泉,“目前第六代传承人我们交给了女儿,第七代传承人就是我的小外孙。”陈红云说,小外孙刚刚11岁,在读小学。“我们当时问他长大想做什么,小家伙说,他长大其他什么都不要,就要学着做糕点,要做赵大有糕点。”说到这里,陈红云既自豪又欣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