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叉草球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ⅰⅳ-2 所属地区 黑龙江·双鸭山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双鸭山市 申报日期 2006

 

  叉草球缘于赫哲族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比赛在长数10米、宽8米的场地进行,场地上架设7个类似羽毛球项目的栏网,双方队员持渔叉接草球,并用手将球抛过网,球落地,进攻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以此决出胜负。该运动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赫哲人善于捕鱼,尤善叉鱼。为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和技巧,开展的一种集娱乐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的体育活动。叉草球原是将一个草球扔到水里,一个人用长杆在水中拨打草球,使其在水中游动。叉鱼者用叉来叉水中的草球,叉着即为得胜。后来是让草球在草地上向前滚动,参加者掷叉将其叉住。以叉中多少定胜负。还有一种方法为射准,在地面竖一草靶,参加者站在5――10米外,投鱼叉射靶,每人投5次,以投中靶多者为胜。

 

  现在的叉草球活动,已成为有标准场地、器材和一整套规则的赫哲族体育竞赛项目。叉草球比赛是在一块六个相连(每个长9米、宽8米)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狭长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两边各有三个长9米、宽8米和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6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7道栏网,网长8米、宽0.50米,拦网垂直高度2.2米。竞赛时,参赛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分成两个队,人数相当,每个队选出一个自己的指挥。参赛的人,每人手拿一把叉。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在场地中线两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的一名队员将草球掷向对方,对方叉不中来球,要向后一场区后退,掷球一方向前推进拾球再掷,对方叉不中再退。若叉中来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无限延长的决胜区内。草球落于哪方无限延长区,哪方即为负队。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