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挂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是世界上石窟寺文物保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大的国家。6月22日下午,“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浙江大学大紫金港校区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启动运行。基地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聚焦“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仪式。关强与罗卫东共同为科研基地揭牌。同时,关强、罗卫东、罗静、柳河向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揭牌仪式由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主持。

 

  浙江大学自1997年开始敦煌石窟数字化技术的探索,与文物考古工作者全程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科研基地的目标是建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科研基地将在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技术、合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科学问题,研发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形成文物大数据永久存储与智能分析处理能力,构建数字化学术研究平台,制定相应的标准,筹备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学科(研究所),为石窟寺等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家战略支撑。科研基地由浙江大学教授、出版社社长鲁东明担任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担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关强在致辞中说,当前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基地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整体水平。他认为,基地的成立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石窟寺文物保护的有益尝试。他希望科研基地依托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对科学机理、原理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同时针对石窟寺文物保护领域的紧迫需求与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应用研究。希望基地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从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到知识组织、智能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柳河说,浙江大学一直以文物保护利用的需求为导向,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资源优势,特别是在文物的数字化采集、考古发掘信息记录、文化遗址监测、数字博物馆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与工程工作,有力推动了我省以及全国的文物科技保护与传承利用工作。他表示,浙江省文物局将全力支持科研基地建设,希望基地将最新高科技研究成果辐射到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去,并为浙江省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培养人才。

 

  罗卫东说,浙大十几年来以推动自身学科发展为基础,全力以赴解决国家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大战略问题,服务文物保护的基础机理、材料研究、关键技术、系统装备、规范应用、成果推广等,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他强调文物保护是重大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解决的是前沿的、交叉的、疑难的问题。学校将强化对校内学科资源以及教学研究机构的整合,融合社会优秀科技资源,对接国家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和进一步发掘浙大在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科研基地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国内重要石窟寺文物管理单位的代表,和浙大各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仪式。(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