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ⅵ-11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市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燕青拳又称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迷踪艺。燕青之称,传为《水浒传》中燕青所传;又云燕青为官府所辑之人,故隐姓埋名,称其术为秘祖;又称燕青被人捉拿途中,在雪地行走,巧施步法,得以逃脱,又名迷踪。以上诸说,假托小说人物,不足凭信。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最早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烧火僧紧那罗王"所创。相传,他原不在少林寺出家,他游遍天下访遍名师。后来少林当了一名烧火僧,他头不剃,脸不洗,穿破僧衣, 目的为掩盖起真面目。元朝时红巾军攻打少林寺,众僧不能抵抗,紧那罗王手持一条铁棍打退百万红巾之兵,后借燕青为名创燕青门,其有一师姐(为道姑),练秘宗拳,故称"一路秘宗,二路燕青,燕青秘宗不分家''

 

  燕青拳,它具有内家拳内避,练精化气,弧形走转之势,又兼有外家拳的开张,劈打,舒展之态,更以其动作变化丰富而体态灵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燕青拳是子午门三十六杀手功之一。此拳钢柔相济,内外兼修,招式大开大合,有排山倒海之势,内藏杀机,专击人身之要害,往往一招半势能制敌于死地,为防止此功传入歹人之手,帮此拳法一直密不外传,只传入本门中品德高尚正派之弟子。

 

  燕青拳后来传到清代的孙通,其师:张先师为第一代, 燕青拳传入沧州沧县,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树年,燕青拳艺炉火纯青,被人尊为“铁腿孙通”。孙通因犯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沈阳,青州,泰安,济南等分别传下燕青拳,晚年隐居河北省沧县教拳。此后燕青拳在沧州广泛流传。在沧县,以陈善(外号"赛胜英"第三代)为主的一派陈善,陈广志(叔侄),亲传弟子(第四代):郭连祥(沧州八虎在第五"称郭五爷"),赵友爷,李虎爷,陈广志,余桐波,赵一爷,福印爷,于五爷,吕战鳌等

 

  后陈广志再传弟子(第五代):陈玉山,杨裼山(外号"杨快手"),郭西山,刘俊岑等

 

  沧州东郊陈善,陈广志,其弟子郭连祥(字仲三,生于1886年,逝于1973年)在抗日战争时期 因在沧州杀日本兵逃难到山东省滨州市(原北镇市)在此定居文化大革命后广收门徒于80年代去世,现在滨州有其弟子400余人,后随其子郭玉芬(第五代,从师于杨裼山)又在此发扬,

 

  传弟子(第六代):张风员(武术六段),郭宝申(武术六段),杜学堂,任会珍,孙忠诚(武术六段)等

 

  再传弟子(第七代):杨姚生, 张天,(武术四段),郭会波,张维英(武术三段),王磊(武术三段),刘鹏 程等创燕青武馆于山东省滨州市魏家小区发扬燕青武术今传至第7代

 

  燕青武馆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取得总分第一,优秀团队等奖杯,并获得省优秀拳种称号

 

  燕青拳练功决

 

  本门武艺少林传 架子首列诸艺前 架子功课日日练 拳法招法占优先 上气下压下气提 手足身步眼法全 勾穿插捧抹子手 虚实进退身法显 解开架子把拳练 练拳须讲四门严 闭咀呼吸久磨练 枪刀剑棍拳为源 单练功深练双打 对练步步击实战 散手训练不可少 接招进招自己选  千招熟练一招精 功力胆艺不能松 功夫深浅在苦练 武术绝妙在深练

 

  主要内容

 

  燕青拳内容有:(以下内容根具2007年山东省"省优秀拳种称号"滨州燕青武馆现有燕青套路整理,不包括失传的)

 

  燕青拳

 

  一:徒手:1、燕青大架120式 2、溜腿架子

 

  3、燕青拳 4、燕青三十六式

 

  5、十路弹腿拳 6、绵掌拳

 

  7、小进拳 8、劈挂拳

 

  9、连手拳 10、查拳

 

  11、十面埋伏内传招法套路

 

  二:器械:1、清平剑 2、燕青四门刀 3、劈挂刀 4、十二连戟 5、昆吾剑 6、八仙剑 7、行者棒 8、五虎群羊枪 9、五虎群羊棍10、燕青小花刀 11、春秋大刀12、双手带 13、勾枪拐 14、鸳鸯钺 15、太师鞭 16、陈香拐 17、双锏 18、行钩 19、护手钩 20、梅花钩 21、燕青双刀22、梅花双刀 23、梅花枪

 

  三:对练:1、子母锤 2、头路靠 3、二龙靠 4、靠打十八钩 5、小进拳对打

 

  四:器械对练:1、太祖棍 2、单刀拐子进枪 3、大小刀对咬 4、单刀进枪

 

  5、双刀进枪 6、双手带进枪 7、三节棍进枪 8、空手夺刀

 

  9、双钩进枪 10、对扎枪 11、扇车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