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羊赛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山西·忻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忻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挠羊赛”是忻州市盛行的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一千多年来,它以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组织形式、高超的竞技艺术和群众的文体娱乐功能,深受山西中北部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忻州(当时称忻定县)被誉为我国闻名的“摔跤之乡”。

 

  据《旧五代史》记载,忻州远在唐朝就已有群众性的“角抵”活动。考古学家、文博研究员李有成先生考证,“挠羊赛”起源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由忻州传统的“角抵”演变而来。当时忻州的民俗风情是“安家先安神,建宅先建庙”,出现了村村有寺庙、巷巷有神堂的现象。每座寺庙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盛大庙会,“酬神演戏,角抵斗胜,蔚然成风。”角抵斗胜者连续摔倒六个人之后,奖给祭祀“神灵”的活羊一只,获胜者将羊高高举起,绕场一周,向“神灵”表示敬意,向观众致以谢意。这一竞技活动民间就称之为“挠羊赛”(忻州方言“挠”即举起的意思)。清初傅山先生有诗云:“惜无角抵酬花眼,谁肯鏖糟俯灶觚”,遗憾在赛社闹红火时没有观赏挠羊赛。

 

  “挠羊赛”在近千年的流传中,与忻州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当地有 “立了秋,挂锄钩,唱戏挠羊放牲口”的民谣。近年来,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青壮年外出打工增多,农村文化活动减少,加之时尚文化的影响,参加“挠羊赛”的人员锐减,举办挠羊赛不易。因此,这一活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濒危状况。2006年,“挠羊赛”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活动渐有复兴趋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