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重启张公巷窑考古发掘引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21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启“高度疑似为北宋官窑”的汝州张公巷窑考古发掘,引起国内外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关注。

 

  “虽然张公巷窑的重要学术地位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其性质还缺乏统一认定,希望通过这次深度发掘,能够确定张公巷窑的烧造年代和窑业性质,解决北宋官窑的相关问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在张公巷瓷窑址考古发掘启动仪式上说。

 

  “这是一次具有明确学术目标的考古活动。”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文军说,“确定张公巷窑的时代、解决学术争议,是最主要的学术目标。以往的发掘面积太小,地层分不太清,此次力争‘搞准’张公巷窑的性质,‘卡死’其年代,进一步揭示遗址的分布、布局和文化内涵。”

 

  1999年夏,汝瓷故乡河南省汝州市区张公巷与东大街拐角处居民建楼挖地基时发现稀有瓷片,当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文立对瓷片进行研究后认为价值重大,遂上报河南省文物局。

 

  此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4次对张公巷窑进行考古发掘,于2004年取得重要收获,发现宋元时期有别于汝窑的全新青瓷器和窑址,引起中外古陶瓷专家高度关注,认为极有可能是宋代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的官窑,即宋徽宗皇帝“京师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

 

  尽管全部被压在密集的民房之下,张公巷窑遗址分布范围和区域无法探明,但鉴于其出土青釉瓷器十分精美,有可能是北宋官窑,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国唯一一处不明保护范围的“国保”。

 

  青釉瓷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出土器物有10多个器类20多个品种。釉色可分为淡青、青绿、灰青、卵青和极少淡天青,常见的以薄胎薄釉为主,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几乎不见汝窑的香灰胎,胎质细腻坚实,为汝窑所不及。

 

  但以往的考古发掘充满了遗憾:由于拆迁困难4次发掘总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无法确定张公巷窑的年代,遗址分布范围和区域难以知晓;没有发现窑炉和作坊,出土青瓷虽然精美但器物太少,品种不够丰富,张公巷窑的性质难以确定。

 

  一桩悬案和一系列难题摆在中外古陶瓷专家面前,“北宋官窑”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张公巷窑是北宋官窑、金代官窑,还是元代官窑?中国陶瓷制造业在宋代登峰造极,宋代青瓷有着怎样的发展谱系?甚至格调高雅的宋徽宗皇帝有着怎样的审美意识,都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

 

  张公巷窑发现之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距其20公里的宝丰县清凉寺村发现北宋汝窑,张公巷窑与汝窑以及南宋官窑有着怎样的关系?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

 

  2016年8月以来,汝州市投资2亿元启动张公巷拆迁安置工作,拆迁面积近2.9万平方米,涉及200多户居民,为张公巷窑考古提供了新契机。

 

  “张公巷窑目前已具备考古发掘条件。希望通过深度发掘张公巷窑遗址,筹建大型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为全世界汝瓷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观赏、研究、体验的平台。”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