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街道棚改完成后将建设老镇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70年代长辛店老工人发明的电石灯,祖奶奶传下来的三寸金莲,手工做鞋用的鞋楦子、石碾磨盘……像这样的老物件,在长辛店街道的合成公社区居委会院内摆了上千件,满满的三间陈列室时常吸引胡同游的游客们来参观。据了解,长辛店街道棚改完成后将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庙”建设长辛店老镇博物馆,这些老物件将有了新家。

 

  长辛店街道成立这个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源于这里的一位老居民。尹喜军今年56岁,从爷爷那辈就生活在这儿,家族史可以追溯到清末。老尹20多岁时在国营商店当过售货员。期间,尹喜军销售的都是老物件——暖壶、双囍字脸盆、上弦闹钟等等。钟情老物件,收藏老物件也成为了他的习惯。2010年长辛店拆迁,邻居家一个钟表,被收破烂的两块钱收了,又被尹喜军花五块钱买了回来。老物件越来越多,存储成了问题。2011年,合成公社区创办了“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免费接待老北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铁路文化等长辛店古镇文化游的游客。

 

  为了保护更多的老物件,老尹还发展了许多“线人”。社区的志愿者队、巡逻队以及十里八村收破烂的,一发现老物件的线索就第一时间来通知他。合成公社区居委会小院里摆放的300多块古城墙砖,就是通过线人的消息倒腾回来的。根据砖上的文字判断,这些砖的年代隶属明末,距今460余年。

 

  民国时期的花瓶、三四十年前的相机、老式打字机、小车会中用过的鼓、跑旱船中的驴、大头娃娃、钟表、解放初期娃娃穿过的手工鞋、儿时的小木枪,上世纪八十年代门牌、胡同标牌等等,在老物件展室里都能找到。目前展室里的老物件已达800余种,1000余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