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专家揭秘萧后冠考古与保护

杨军昌现场介绍萧后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军昌现场介绍萧后冠

 

仿制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仿制钗

 

  昨天,本报报道了央视《探索·发现》摄制组来到扬州聚焦萧后冠修复一事,真版和仿版萧后冠再度引起市民的关注。昨天上午,主持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来到扬州,在央视镜头前揭秘了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的那些事。据透露,他们不仅仿制了萧后冠,同时还仿制了一套萧后冠的配饰——十二钗,不久也将运抵扬州。

 

  专家揭秘考古与保护


  萧后冠发现唯一一个花苞

 

  此次央视《探索·发现》摄制组来到扬州,聚焦萧后冠修复,让观众通过屏幕领略到萧后冠实验室考古“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主持这项工作的杨军昌,昨天也受邀来到扬州博物馆,揭秘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的那些事。

 

  因为扬州的酸性土壤不适合金属质文物的保存,萧后冠饰保存状况极差。鉴于该冠的重要性、复杂性、脆弱性,不宜在现场继续进行全面清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联合考古队决定整体提取后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在国家文物局牵线下,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开展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研究工作。

 

  杨军昌介绍,由于保护技术的及时介入、保护措施的实施,萧后冠上一些脆弱饰件的形状得以完整维持,一些痕迹也得以保存,加上检测分析工作的开展,使得饰件材质和古代工艺内涵,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揭示。目前已知的萧后冠上包含的材料有铜、金、铁、玻璃、汉白玉、珍珠、木、漆、棉、丝等10种;工艺则包括锤揲、焊接、掐丝、镶嵌、珠化、鎏金、贴金、錾刻、抛光、剪裁、髹漆等11类,构件复杂程度、工艺精美程度远超想象。

 

  “整个萧后冠是纯铜制品,外面鎏金,人们往往被上面镶嵌的玻璃、汉白玉、珍珠等所吸引,其实,一些细节也不容忽视。”指着萧后冠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杨军昌推测,“这应该是花苞,你看,空的地方应该是花心部分。”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发现的唯一一个花苞,可能是有机类的材质,有人建议采样检验材质,但是,毕竟这是萧后冠上发现的唯一的一个花苞,他们实在不忍心采样分析,破坏萧后冠的结构。

 

  首次发现鎏金铜珠


  仿制的十二个钗将运抵扬州

 

  杨军昌说,他们对萧后冠的工艺和材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萧后冠配饰的十二个钗上发现鎏金铜珠,这也是目前考古中首次发现。

 

  杨军昌回忆,在实验室考古期间,钗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一个一个珠子,珠化工艺在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中是常见的,就是将金银化作一个个小小的珠子附着在物件之上,远远望去,就会显得闪闪发亮,珠光宝气。当他们进一步作成分分析时,一个惊人的发现呈现了,这些钗并不是金的,而是铜鎏金。这一工艺可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首次发现。继续研究发现,这些铜钗是中空的,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铜钗,一团毛茸茸的东西露出,大家都感到意外,经过实验证实为保存完好的棉花,这也是首次发现南方地区隋唐时期的棉,为我国棉花的栽培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资料。

 

  超清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机、光谱仪、3D扫描仪……这些现代化的尖端设备,一步步还原萧后冠最初的模样。2016年1月,萧后冠的仿制工作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去年9月,萧后冠真品与它富丽堂皇的仿制品一起亮相在“花树摇曳 钿钗生辉——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展”,也是首次结伴出现在公众面前。很多人看了后都叹为观止。但是,杨军昌强调,当初的萧后冠应该比仿制品更加精美绝伦。

 

  杨军昌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当时不仅仿制了萧后冠,同时还仿制了一套萧后冠的配饰——十二个钗,说着,他打开手机里相册,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拍摄的钗的仿制品。只见,钗的仿制品和萧后冠的仿制品一样,金光闪闪,工艺精美。杨军昌介绍,这十二个钗也是纯铜制品,外表鎏金,而且钗首部分,还镶嵌着珍珠、玻璃材质的饰品,异常精美。不久,这套仿制的十二个钗也将运抵扬州。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说,萧后冠和十二个钗当时应该是单独放置在萧后墓棺椁东侧的木箱内,并不是戴在萧后的头上的,它应该是明器,“我们推测,这是萧后去世后,唐太宗给她定制的礼冠,毕竟她当过皇后,而且隋唐两家也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目前,萧后冠以及相关配饰保存在扬州博物馆库房里,束家平表示,这些珍贵的文物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之中,保存状况比较稳定,未来萧后冠将在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内拥有一个独立保存空间,原址保护。当然,他们也计划给萧后冠量身打造一个展柜,使其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之中。

 

  记者 陶敏 文/图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