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文物工作的思考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与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矛盾日益凸现,文物保护的任务日益繁重,文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日益增多。基层文物工作者身处工作一线,往往有更多的压力和困难,更多的苦衷和困惑。如何做好基层文物工作,笔者有如下思考。

 

  坚持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把征集和研究结合起来

 

  区域范围内的文物资源状况是每一个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是开展文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基层文物工作者来说,文物调查是基础,文物征集是手段,文物研究是目的。基层文物工作者更多的责任应当是,在调查摸底、掌握文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征集文物,让散落在千家万户、广袤田野中的文物尽可能地入藏文博单位。为此,必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广泛深入地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查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弥补文字和历史记录之不足。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摸清区域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保护级别,保护范围、完损程度、历史内涵、文化价值等等。深化文物的文化内涵研究,真正对区域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广泛深入地开展可移动文物调查研究。可移动文物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通过对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全面掌握区域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情况、本体特征、基本数据及其保存情况,分析研究区域范围内可移动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广泛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它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活态流变。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 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调查,重点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及利用等情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有计划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新生力量。

 

  坚持敬业爱岗,做到心中有责,


  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既对立又统一,认真做好加强保护和科学利用是历史赋予基层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责任。

 

  一方面,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文物保护是基层文物工作者不可推缷的责任。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牢固“文物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做到高度警醒、万无一失。在文物安全上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党政问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文物安全领导责任制。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建立防火、防盗、防恐、防爆、防破坏的长效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文物的合理利用也是文物工作赋予基层文物工作者的一项工作职责。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认识,创新实践,正确把握文物利用原则,合理进行开发利用。把握安全原则,不能损坏文物本体、危及文物本体安全。把握健康原则,传播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和低级庸俗的现象发生。把握公平原则,以文物保护为根本前提,以文化内涵为根本先导,以服务公众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向公众开放、向基层一线开放,禁止设立私人会所、小团体活动基地、非法组织聚集场所。把握可持续原则,不能影响文物本体的寿命;不能掠夺式地过度开发;不能杀鸡取卵式地竭泽而渔,真正做到让文物能够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心中有民,


  把宣传和教育结合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是新时期下文物工作的响亮口号和责职所在,是新形势下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期待。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人民的愿望出发,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做到心中有民。所有文物工作都要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满足普通公众对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需求。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必须请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基层文物工作者身处群众之中,想问题、出主意、办事情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认可,获得群众的支持。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物开发利用的成果应当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方设法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文物开发利用的利益和好处,从而有效地、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珍惜文物、开发利用文物的热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