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里的守望者
他们在穷乡僻壤里,流年似水,孤独成霜;面对疯狂偷盗,义无反顾,执着坚守;虽然清贫如洗,但内心丰盈,无愧一生。
他们,就是在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里,24小时默默守护文物的文保员。
孤独成霜:与自己侃侃而谈
在晋豫交界的林虑山巅谼峪岭上,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灯寺石窟。从山西省平顺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路开车行驶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石窟南临百丈悬崖,周边峰峦叠嶂,常年被山雾笼罩。
59岁的冯开平已在这个远离人烟的寺院守护了22年。1995年,他从平顺县来到金灯寺看守文物。前12年里没有电,他就点蜡烛照明。虽然现在通了电,但电视只能收到一两个台,手机几乎没有信号。而他吃的水仍是金灯寺水陆殿里的天然水。
由于人迹罕至,相伴冯开平最多的是一尊尊佛像。金灯寺远离村庄,每次坐班车到终点玉峡关后,他还要步行3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寺里,因此,常常一个多月才回家看望一次妻儿。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文物偷盗猖獗,原来在寺院里的两个老汉相继离开,一度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守。
“有段时间没人说话,还认为自己失语了。习惯了就好,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遇上困难就跑开。”冯开平说。
明年冯开平就要退休了,让他欣慰的是,目前,国家正在抢救性保护金灯寺的石质文物。随着寺里条件变好,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也有年轻文保员愿意接他的班。
执着勇敢:只为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文物一旦被盗贼盯上,文保员也面临一定的危险,有的就曾被盗贼捆住手脚、封住嘴、打晕。当面对挑战和危险,他们胆大心细,与盗贼斗智斗勇。
14年前,山西平遥文保员雷思凤临危受命,从开放热闹的“国保”镇国寺举家搬迁到屡屡失盗的“市保”清凉寺,从此一家人24小时“站岗”守护文物。面对疯狂盗窃,他说,咱当过兵哪能被贼捆!14年来,雷思凤守护的清凉寺再没丢过一件文物。
清凉寺位于平遥县城30里外的卜宜乡永城村北,周围是田地,曾经没有院墙,没有监控。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清凉寺曾先后丢失了一些文物。
背负着文物和家人安全的双重责任,雷思凤一年中不在庙里过夜的时间不超过3晚。因为清凉寺不对外开放,又处在荒郊野外,所以他对来庙里转的人格外留意。白天,看到可疑之人他就用手机拍上视频,万一丢失文物,还有第一手资料;晚上,狗就是他的报警器,听见狗叫,他马上起来用手电筒对着屋顶、墙头晃,对可能存在的盗贼发出警示。
“冬天、春节期间最紧张,所以经常半夜两点人最困时起来巡逻,每年也都是在庙里过年。”雷思凤说。
清贫自乐:此心安处是吾乡
记者了解到,一线文保员普遍年龄偏大,待遇微薄。他们甘于默默奉献,自得其乐。
一大早,当村民还在睡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寺的文物保护员居林秀已经手提大探照灯开始“巡逻”。他开门进大殿后观察房顶有没有漏雨、壁画和彩塑是否保存完好、墙体裂缝有没有加剧。
虽然家离庙并不远,但居林秀坚持住在庙内的一间偏房里。一张木板床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仅有的家电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和监控器。白米粥和玉米窝头就是他的家常便饭。
这样的看护,居林秀已经坚持了三十余年。上世纪80年代,作为村委会主任的他白天忙公务,晚上义务看庙;90年代,卸任后,他正式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员,日夜看护公主寺。去年老伴去世后,他干脆把自家上了锁,从此以寺为家。
“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至少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不能有损坏。”居林秀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