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鼓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ⅲ―11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澄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澄城县 申报日期 2007

 

  洪拳鼓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黄土台塬东北部,幅员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北接黄龙山,西依洛水河,四条大沟把全县分割成三梁一塬,境内沟塬相间,地貌特征复杂多样,形成北部低山,山前冲积扇、丘陵沟壑、黄土梁塬、黄土台塬五种地貌单元。

 

  刘家洼乡位于县城西北十九点四公里处,东西两面临沟,北依黄龙山,属山前冲积扇、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地貌单元。北高南低,面积八十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良周秦汉宫殿遗址一处。

 

  “洪拳鼓”仅流传于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乡,因击鼓动作融汇于洪拳的架式而得名,又因鼓点为“七槌子”,故又称“七槌鼓”。此鼓主要在当地良甫河汉武帝庙会上表演,作为社祀的一项主要活动,因而又称为“神社鼓”。

 

  洪拳鼓以村社表演为主,分布于刘家洼、霍家斜、灵霍、良甫河、鲁家河、贾家埝、翟卓、良周、内信、翟尚、柳泉、杨家洼、富塬、贾家埝十四个村,其中以霍家斜、富塬、刘家洼三个村的洪拳鼓表演最具特色。

 

  洪拳鼓的历史渊源

 

  “洪拳鼓”作为渭北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已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一书,并被列入陕西省民间舞蹈保护项目。

 

  刘家洼乡良周秦汉宫殿遗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带曾是秦汉时期北征匈奴的重要军事基地,传说每当打了胜仗,将士们都要击鼓而舞,以示庆贺,后来此鼓法流传到民间,并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表演项目。

 

  另据传《洪拳鼓》是金兀术挥兵南下时,驻扎在当地的一些村庄操练兵马,每次操练都以鼓舞仪仗开场,以鼓舞将士斗志,当时,当地的一些百姓被抓去打仗,一部分没有战死沙场而告老还乡的人,将此鼓舞带回家乡,传给自己的子孙,而后,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洪拳鼓才逐渐地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带有民俗性质的表演形式。

 

  洪拳鼓的基本内容

 

  洪拳鼓既然出自于古代军营里的一种士兵进行操练的鼓舞形式,它也就带有威武剽悍的韵味,在今天的表演中仍能看到秦汉时期将士征战的身影。

 

  洪拳鼓在表演时,由一个鼓手、一个铙手、两个锣手和一个绕杆手,共五人组成一组。一般少则有八组参加,多可达十二组,同在两个舞红棍者的领舞人组成四十二人或六十二人的男子群舞,规模较大,气氛强烈。

 

  舞蹈者身穿传统武士的校尉服,头扎英雄巾,扎大带、戴披肩;鼓手身背靠旗,扮成古代武将模样。全舞包括三个段落、即”摆道鼓”(行进表演),“七槌鼓”(场地表演)和“落场鼓”。“七槌鼓”是全舞的核心舞段,队形变化严谨,动作粗犷质朴,节奏稳重明朗,气氛庄严肃穆。鼓手将战鼓挂于胸前,双手各握鼓槌的中部,槌的两头皆可轮翻击鼓,边击边舞,有节奏的按七槌、十一槌的鼓点而变换动作,在单跳、对打、交叉与浑厚铿锵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其基本动作为“单槌轮击”、“双槌同击”、“二人对击”、“鼓铙对舞”等。动作多拳术架式,如“白云双盖顶”、“回头望月”、“倒步云顶”、“左右云顶”、“拉弓步”,及大小“丁字步”等。韵律浑厚,风格古朴,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表演形式。

 

  洪拳鼓无需其他乐器伴奏,全靠舞者自身所携的鼓、铙、锣在边舞边击的表演中烘托情绪。

 

  洪拳鼓的基本特征

 

  洪拳鼓的表演是由一个鼓手,一个铙手,两个锣手和一个绕杆手五人组成一组,在表演时一般由八组或十二组及两个手持红棍的领舞人组成四十二人或六十二人的男子群舞。动作粗犷质朴,节奏稳重明朗,气氛庄严肃穆,属北方地区少有的社祀性舞蹈。

 

  洪拳鼓属广场性舞蹈,主要表现古代军营操练士兵的场面,武士们将战鼓挂于胸前,双手持鼓锤中间,同时击鼓而舞。在表演过程中,由绕杆起式,鼓、铙、锣手随着绕杆的起落,有节奏的按七槌、十一槌鼓点而变换队形,他们在单跳、对打、交叉与浑厚铿锵的鼓、铙、锣声中进行表演,形成了庄重、古朴、勇剽的舞姿特点。

 

  洪拳鼓的鼓点是以七槌、十一槌为突出特点,由五小节和六小节组成完整的乐段。如:

 

  〔│打八 xx │ xx│  0 x │ 0 x │ x―:│〕

 

  〔│ x ― │ x ― │x  x x│x  x x│ x x │ x―:│〕

 

  这样的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典型的民间锣鼓乐结构,表演时加上铙和锣的默契配合,更加丰富地表现出它的独特风格。这是音乐与舞蹈在节奏上的对比与融合,构成了洪拳鼓较为丰富完美的艺术形式。

 

  洪拳鼓的濒危状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传统文化受到强大冲击,民间信仰逐渐淡化,现实生活已对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部分民间艺人相继过世,掌握“洪拳鼓”表演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