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华韵助力国际非遗节“非遗传承人展”成新亮点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盛大开幕。6月10日至18日期间,来自全世界的1000余项非遗项目,将汇聚国际非遗博览园,唱响“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烹饪”出一场历史与文化的饕餮盛宴。

 

 

  大师荟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尽展中国艺

 

  开幕当天,作为成都非遗节“中华艺”板块重要组成部分、由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全情承办的“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受到现场观众和媒体的热情关注。本次展览,来自全国13个地区、26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的近400件经典作品惊艳亮相。

  

 

现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于金石雕刻、陶冶烧造、织染印绣、传统美术、木作编扎、手工制香、文房墨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齐聚非遗节现场,亲临展区,通过大师风采、展览体验、活态演示等形式,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共话非遗,全面展示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风采和非遗产品创新成果。让观者近距离接触中国多样的非遗魅力和传世技艺。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于金石雕刻、陶冶烧造、织染印绣、传统美术、木作编扎、手工制香、文房墨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齐聚非遗节现场,亲临展区,通过大师风采、展览体验、活态演示等形式,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共话非遗,全面展示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风采和非遗产品创新成果。让观者近距离接触中国多样的非遗魅力和传世技艺。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领域官方合作伙伴,永新华韵承办本次展览,这也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举措,更是以传统工艺振兴为抓手,借鉴传统,结合当下,探索非遗产业化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同天,永新华韵在北京前门举办“百年天街千年工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京蓉两地,双展联动,以非遗展览、非遗体验、非遗表演等系列化、多元化主题活动,共迎遗产日,共促非遗产业的创新发展。  

 

 

  国际影响 “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荟萃蓉城

 

  本届非遗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土耳其、泰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项目参展,土耳其的地毯、法国皮质绘画经典一一亮相,展示人类非遗的多姿多彩,不同文化非遗的个性和魅力,各个国家保护非遗的实践成果。  

 

 

 

  高手云集 非遗项目同台竞技 推进非遗传承创新

 

  本届非遗节期间,举办非遗项目的竞技活动,采取不同于展览、展示、展演的“竞技”形式,实现非遗文化生动、活态、活力的展示和传播。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传统武术展示展演”“首届中国民歌节暨第34届望丛赛歌会”和“龙舟竞技展”四项子活动。其中,传统工艺新生代竞技经过全国各地推荐和网络海选,共有糖塑、传统织造技艺、木版年画、面塑、刺绣、银器制作、竹编、雕刻(木雕)、盆景制作技艺9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310名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参加本次活动。 

 

 

 

 

 

  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全国非遗主题活动

 

  第六届非遗节是今年遗产日的主场活动,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于6月10日至18日举办。此外,全国各地区都将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如:北京前门“百年天街千年工匠”非遗主题活动、恭王府将举办“非遗服饰秀”、上海 “百年薪传承——非遗嘉年华”,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将举办“良辰美景——古琴昆曲演出季”,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等。  

 

 

 

  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节

 

  本届非遗节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不落幕的非遗节。除了6月10日-18日的主场活动外,从3月到9月非遗节前后都已开展或即将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和配套活动,包括非遗进社区、进校园、非遗海内外宣传推广等。通过长期举办各类非遗活动,让非遗概念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精华最集中的体现。通过一系列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开展,从而唤醒了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起了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  

 

 

 

  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自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通过展示、展演、展销等形式,向世人呈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自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通过展示、展演、展销等形式,向世人呈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