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 文物是文明交流的最佳载体

      谈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表示:“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华夏五千年是要拿东西出来说话的,文物便是最佳载体。它们以最直观的方式,让世界见证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我们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东方的发起点,把文物集中在一起,大家共襄盛举,让大家看一看‘一带一路’古代是怎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起到这个作用。文物等于是文明的一个见证,是非常珍贵的。”

 

      近年来,我国文物展出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赵古山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三点:第一,观众内在的文化需求是文物展览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其次,是国内相关博物馆的场馆越来越先进,达到了世界水平;再有就是有非常好的文物,三点结合促进观众提升展览的期望值,反过来也促进文物展越办越好。通过展览之外的方式来向观众更多更好地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到博物馆参观。

 

      自2013年以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多次在境外举办展览,展出民族珍贵文物,在举办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无限精彩。2016年10月,为配合我国领导人APEC和中拉文化年的出访,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由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及秘鲁文化部主办的“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秘鲁行”大型文物展在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历史博物馆举办。是中国赴秘鲁的首次大型综合性文物展览,121件(组)展品汇集了威武雄壮、闻名世界的兵马俑,纹饰精美、含义深邃的玉器,功能独特、造型凝重的青铜器,以及反映周秦汉唐社会生活和清代宫廷生活及中西交流的精美文物。2016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秘鲁总统和夫人共同参观展览。习主席指出,中拉文化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人民虽相隔万里,但心灵相通,情谊深长。文明互鉴是增进中拉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推动世界和平的纽带。

责任编辑:杜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