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bjⅲ-11 所属地区 北京·门头沟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门头沟区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的“中心合义童子大鼓老会”,是在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其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

 

  童子大鼓在走会时,队伍的排列顺序非常讲究,大体的排列形式、走会的顺序为:小蓝旗、门旗、前领框子、甩子、锅子队伍、大鼓队伍、小黄旗。走会过程中,会头指挥全队的鼓点变化,一般都是通过一面“头鼓”发出暗号。

 

  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锅子(花钹)两部分组成。大鼓的击打表演是整个会档的核心,不仅起着伴奏的作用,而且是整个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的鼓点有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点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锤”、“小鬼推磨”、“喜鹊登枝”、“猴儿剔牙”等。

 

  锅子表演的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站锅子”,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锅子随着大鼓鼓点打出各种节奏。第二种形式是“花锅子”,即“舞钹”(耍锅子)表演。

 

  门头沟区龙泉务“中心合义童子大鼓老会”是由童子击钹舞蹈、成人击鼓伴奏,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传承历史清晰,艺术特点明显,文化内涵丰富,在北京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北京地区的历史、民俗、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现在龙泉务村的童子大鼓已经显现出青黄不接的势头,会档人员年龄偏大;而表演花钹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练习技巧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