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200余年清代船舫遗址焕发新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今天从金山区博物馆获悉,今年6月10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金山区最新认定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氏船舫遗址经保护性修缮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朱氏船舫遗址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蒋泾9037号南侧30米处,始建于清代中晚期,曾为朱氏家族专供泊船的亭廊水阁建筑。由于蒋泾港淤塞多年,河床变成陆地,朱氏船舫遗址也沦为菜地,只有裸露而出的几根花岗岩石柱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据当地村民回忆,这里本来立着8根石柱,上世纪七十年代疏浚河道时,可能是在石柱附近挖得太深了,后来有一根石柱就倒掉了。

 

  2016年春,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对朱氏船舫遗址实施抢救性发掘,经国内多位知名文物考古专家现场论证,确认其为江南地区一处罕见的古代船舫遗址,同时也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经过发掘,朱氏船舫遗址现存花岗岩石柱8根、驳岸1道和石台阶2处,出土有明清时期的陶器、瓷器、金器、玉石器,以及木桩、砖瓦等遗物百余件。

 

  去年10月,金山区人民政府斥资20余万元,对朱氏船舫遗址实施保护性修缮,现已基本恢复建筑原有历史风貌。如今,蒋泾港已经疏浚一通,河岸边安装了仿木桩护岸,新竖的“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纂刻着《修缮记》,遗址主体的8根花岗岩石柱支撑起原木搭建的屋顶,与周边白墙黑瓦的民居交相辉映,一派江南水乡韵味。据金山区博物馆文保部主任王斌介绍:接下来,金山区文物部门将会同规土部门,划定朱氏船舫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报区政府批准。对于该遗址出土的文物,王斌透露,目前均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保存,部分文物今后有望回到金山展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