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次坞老街: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古朴的风景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空中俯瞰次坞古民居

 

  旧时诸暨有民谚曰:诸暨台门,要看大,到上林(斯宅的旧称);要看精,到次峰(次坞的旧称),足见次坞之富庶。

 

  现今,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其中,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就是典型明清建筑。漫步在次坞老街的石板路上,老宅、老街、老店……老街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古朴的风景画。

 

  穿过古街,有层层相挨、白墙黛瓦的古民居群,静坐在两条街巷的尽头,每栋风格和大小都不尽相同,次坞人称之为“中央宅”。高耸的墙头,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进式的围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两地的建筑风格。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外新屋,三进七开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晚清次坞乡村教育家俞竞故居。屋内石窗和壁画甚为精美。遗憾的是,两扇雕有凤凰的石窗,已于2007年时被卖。

 

  荷花塘,呈正方形,面积仅百余平方米,却是次坞史上的名塘。荷花塘埂老屋,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前来探访的驴友称为“诸暨的月沼”。

 

  俞凤池故居,藏于次坞老街深处。俞凤池是次坞俞氏第三十二世,为民国时期次坞游民的高材生,其父俞翘云亦是酷爱藏书、热心教育、写得一手好字的乡绅。天井处的两口雕花消防大缸、中厅的狮子牛腿,和西湖十景的雕花窗,足见此书香人家高雅的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除了外新屋、荷花塘梗老屋、俞凤池故居,次坞老街里还有七马头宅、吉宅、福宅等均是重要的清、民国时的建筑。

 

  逛次坞老街,即便只在街巷里走动,也随处可见墙上倒挂蝙蝠的雕刻、“怀瑾握瑜”的祖训,次坞历史积淀之深厚可见一斑。

 

  先人的古建筑群,我们是不能辜负的。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浙江,次坞未能幸免。但次坞的乡绅乡民,严防死守这些老宅,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抵,终于保住了祖先留下的遗产。

 

  因为老街狭窄,汽车不可驶入,加上次坞人尊重老宅的传统,于是,人们纷纷到镇上买房建房。与老街一街之隔的次坞新街集镇正三年大变样,许久没回老家的次坞人,你还认得出来吗?(据诸暨网,原标题《走进诸暨老街》,原作者:黄玲芝)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