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论坛 共话文化传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5日至6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德清举行。本届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为主题,旨在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阐释,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而推动实践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保护工作者、非遗传承者、志愿者等120多位代表出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群体性的历史积累,也是民族精神的标识。而每一项物质文化都包含着带有人类智慧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无论是龙泉青瓷等手工艺品,还是戏曲等表演形式,都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在刘魁立看来,非遗传承,首先要提升人们对非遗的认同和尊重,提升文化自觉。

 

  省文化厅非遗处调研员王淼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分享关于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他询问身边的家人、同事、专家、陌生人对精神家园的看法,得出结论:“精神家园的核心要义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是家国情怀,是正能量,是幸福感。”

 

  经过认真研讨,与会代表达成了“共建共享精神家园”共识,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精神家园的基本要素和依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培根塑魂的丰美沃土和依托;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激发活力焕发魅力的必然途径和选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浙江是文化部确定的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为引领和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省文化厅曾先后在杭州余杭、舟山举办以“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文化强国与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非遗保护浙江论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