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城文物启动“美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末清初抗清将领袁崇焕的墓碑隐于东城区东花市斜街的闹市,今年将启动修缮。此外,已经腾退完毕的沈家本故居也将在今年进行“美颜”。今天上午,记者从市文物局召开的全市文物保护情况介绍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启动景山寿皇殿古建筑群和大高玄殿古建筑保护工程,并配合东西城开展白塔寺的修缮。

 

  从区域上看,文物“大户”东城今年将完成东堂子4号、6号和清华寺二期腾退,西城则将重点推进的安徽会馆、谭嗣同故居等15项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目前腾退成功的沈家本故居修缮已开工。

 

  东西城分别开启腾退工作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遗存“大户”,北京的东、西城今年将有怎样的文物保护规划?今天上午,市文物局召开全市文物保护情况介绍会,东、西城文委的相关负责人分别“递交”了今年两区文物修缮“清单”。

 

  东城区历史遗存多,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56处。据东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二五期间,东城设立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用于文物保护。据该负责人介绍,该区将重点打造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张自忠路南、东四三至八条、东四南、鲜鱼口等6片“历史文化精华区”,实现47处重点文物腾退、修缮与合理利用。

 

  据了解,今年东城将启动故宫周边环境整治,完成东堂子4号、6号和清华寺二期腾退。推进法国兵营、清末太医院、安乐禅林、丰城会馆等1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腾退保护工作。启动袁崇焕祠墓、原中法大学等9处文物的修缮组织工作,启动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的建设工作。

 

  西城区也作为文物“大户”,在3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作为“大杂院”用于居民居住、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165处,占总量的46%.

 

  基于这种状况,西城区编制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其中的工作重点将对47项直管公房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腾退保护。据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城区已启动在施的项目17项,2017年计划启动直管公房腾退项目15项,2018年计划启动直管公房腾退项目6项,2019年计划启动直管公房腾退项目8项。

 

  今年,西城区重点推进的安徽会馆、谭嗣同故居等15项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已进入启动倒计时阶段,实现腾退的沈家本故居修缮利用工程已顺利开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