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龙灯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1―4―15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曲周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邯郸曲周县 申报日期 2007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朝时期的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民间有敬奉龙王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每年元宵节,挥舞龙灯,敬仰龙王,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曲周龙灯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最初在曲周镇东街村、南甫村兴起,现已发展到十个村,以东街村为代表。
曲周龙灯造型别具一格,整个龙头用竹篾编成,威武雄壮。龙眼过去用猪膀胱所制,现多用灯泡代替。龙鳞用麻头纸染就,龙尾用麻索束就,龙体内的灯用折表纸搓成捻子,再入锅用动物油熬制。全龙造型概括为:张巨口、目生光、须飘拂、鳞飞扬、尾有力、身宛长。大有雄霸天地,气吞八荒,宇宙万物,唯我独尊之气慨。
曲周龙灯舞法奇特多变,仪仗、规模气势恢弘。夜幕降临,鼓乐手敲锣打鼓,纸糊成的鱼、鳖、虾、蟹、河蚌等水族便在龙前引领打开场子。表演开始,10个舞龙人随着鼓点摆开架式,大红蜘蛛上下窜跳,龙头紧咬蜘蛛不放,龙身一节牵着一节划着倒弧舞动起来。龙灯身内燃着的油捻,映照着那随着舞动而掀跳的磷片,或明或暗,持火把人扯一把烟火,顿时火球带着浓重的烟雾突冒起来,创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境界,尤如仙境一般。曲周舞龙表演方式达二十多种,有盘龙、滚龙、钻龙、跑龙等。盘龙又分盘头、盘尾两种。盘头,头上尾下,如巨龙腾天;盘尾,尾上头下,如探海吸水,甚为壮观。还有二龙戏珠、龙门阵等表演方式。
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曲周龙灯被确认为汉民族龙灯的典型代表,填补了我国无圆身龙灯的空白。1982年、1989年两次赴京展出,并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1985年到美国展出并表演。2006年元宵节,曲周龙灯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专题播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