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盐茶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2017-05-31 09:09:00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已浏览次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上海·南汇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汇区 申报日期 2006
民间舞蹈《卖盐茶》又名《挑盐?^》、《卖盐婆》、后又演变成《挑花篮》、《花篮舞》,后人有把花篮改成宫灯,又演变成《花灯舞》。
民间舞蹈《卖盐茶》,诞生于元代至顺帝(1332――1333年)时,下沙盐场西鹤坡塘拨赐庄一带。那时候南汇还是一片盐场,盐民们煮海熬波,受尽官府、盐霸的欺压,为生活所迫,便冒险贩卖“私盐”。日后,为了掩盖盐捕的耳目,他们在盐?^下面装盐,上面用茶叶遮盖,打扮成卖茶叶的小贩串门兜售,后又改用杭州篮卖盐,乔装走亲戚暗地里贩私盐。在历代的志书上,屡有《盐妇苦》、《盐夫叹》的诗文、歌谣记载。
《卖盐茶》孕育于古盐场,一般出没于民间庙会,传统节日,风行于南汇和浦东各地,亦以下沙、新场特别盛行。时有“下沙庙会新场戏”,必有卖盐茶参与庙会行街活动。较有代表的卖盐茶表演队有1925年祝桥镇的朱引根为首的一支,解放后,又传授给卫龙娟、朱林宝等人表演;新场镇从六十年代到2006年又涌现了许多队伍,解放初由乡村表演队,后有大中华橡胶厂表演队,廿一厂表演队,商标厂表演队,文化站表演队,文化中心表演队等等;出现在各届艺术节中还有三墩乡、横沔乡等表演队。2006年3月,新场古镇桃花景点表演上,有新场镇文化中心根据下沙族拨赐庄盐民围着百花公主跳起了盐?^舞的故事情节,专门编创了《卖盐茶》歌舞剧。
《卖盐茶》的表演形式一般分戏剧性和不带戏剧性两种:解放前常为男扮女装,带有戏剧性的舞步表演,前面有盐商、盐婆、帐房先生,中间一群挑着杭州篮的“卖盐女”,头带方布巾、脸戴墨镜、身穿布襟衣、腰系折褶裙,扭折“十字步”、“波浪步”一路唱着[杨柳青]调,一路上舞步前进,后面跟着盐捕(后改盐警)等角色,颇为诙谐;解放后改成了一群女子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变换着队形作精彩表演,盐担的竹篮也改成了精致的花篮、八角篮、荷花篮等等……肩上的扁担,也换成了各色绸带代之,音乐配以[喜洋洋],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卖盐茶》源出盐场,为盐民生活的写照,从它的演变过程来看,它反映了颇具海洋南汇特色的文化价值。保护民间舞蹈《卖盐茶》,对研究上海浦东发展史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然而,受前段时间外来文化的冲击,《卖盐茶》已处于频危淡漠状况。为此,必须抢救弘扬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