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跳八仙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ⅲ-7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崇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崇仁县 申报日期 2006

 

  《跳八仙》俗称“打把戏”,是我县巴山镇前河、里河、詹家三村杨,詹两姓祖传的“跳傩”,属傩舞。其缘起,与位于前河等三村附近的枧头庙有直接关系。据前河杨氏族谱记载和当地老人介绍,建自晋盛于唐的枧头庙,五代、南北宋间,因社会动乱无人管理,一度荡然无存;元初,杨氏先祖由左港金溪桥迁居前河,合族出资独姓重建,并塑民间传说中的战神七爷之像供在庙内。未几,由县城衙前詹家迁至前河南偏东1公里处建基詹家村的詹姓,以及当地其他村庄诸姓,相继参与扩建枧头庙,并先后塑了他们崇拜的战神八爷等数百个神像供立其中,到了明代洪武末年,因为庙内诸神“显应益甚,倾支远方,故兴栋宇稍圮,争自修饰,迎赛大神” .前河杨姓以开庙老祖自居,警告“他保不得与焉”。(以上引文均见《端溪(即今前河)杨氏九修族谱,序》)经过多次协商,议定只许杨、詹两姓分别于每十载的第七,第八两年农历正月主持“迎赛大神”。

 

  “迎赛”仪式,杨姓的程序是:第一天清晨,先打扫庙宇、燃烛焚香、呜铳致敬、狂跳《跳八仙》,再请主神下位出殿坐立庙前,最后由两班人马,载四天将和八仙的面具,轮流在庙门外早已拾好的“将台”上演武、跳傩;善男信女们则陆续前来求神还愿,观赏表演;四乡百姓有的赶来看热闹,有的到此设摊摆点卖烟、茶、香、烛等物;入夜,至办者事先派专人从南昌、上海等地请来的大戏班子,推出名角登台献艺,让香容和乡亲们大饱眼福,留连忘返,第二至第六日,白天,由“凡人”鸣锣开道,四天将和八仙们挥拳起舞,列队游乡――谁家娶妻嫁女,生儿做寿,便邀他们登堂入室“打把戏”,以求吉星高照,香烟不断,福寿绵长;若遇遭灾,丧亲者相请,他们也欣然进院施展各自的绝招,大显驱凶神赶恶煞之威,所到村村户户,无不争相赠送红包致谢;晚上,仍请戏班演戏。第七天一早,青、壮农夫抬着七爷等神的塑像,在本里、本保、本都或邻都游览村舍和田野――起动时,百余人齐放神铳助威,数十人一同鸣锣开道,四天将众八仙各执兵器,法宝殿后护卫,庄重威严,浩浩荡荡。尾随凑趣者,总是结队成群,络绎不绝;午后归来,让诸神归位,入夜照常演戏。

 

  翌年詹家村的迎神大赛,做法与前河、里河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他们只有一个跳傩班子,无法轮换出动;二为表明专门敬奉八爷,特意增加一天祭祀活动,凑个“八”字,以示区别。当地曾有民谣歌其事云:端上(即今前河)詹家人,十年两届神,戴起木面壳,笑煞几多人。

 

  迎神大赛就是跳傩《跳八仙》,但崇仁的《跳八仙》中没有汉钟离,而以刘海代之这一奇特现象,可能旁证了该舞最早源于唐朝。因为只是“到了唐代”。民间才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引文均见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周末》第三版沈中尧所撰《刘海与留孩》)倘若民间无刘海的传说,便让他手持金蟾入舞,那是不合常情的。

 

  《跳八仙》历来只在前河等三村两姓间世代秘传,一般是父传子,所扮角色形象、动作不得随意变更。平时面具、道具由各个角色的扮演者自己保管。每逢迎神大赛之年,都要提前一个多月重排,直至动作熟练,父辈点头,方能在“诸神”之日“开傩”,严防变形走样,可谓慎之又慎。前述各端说明:即使不再溯源,从明洪武年间至今,《跳八仙》也有六百余载历史。

 

  《跳八仙》所用的道具和面具,或选质地坚硬的樟木、杂木雕刻,或集多种竹子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象雕刻八位仙人的形象,以及他们所持的金蟾、拐棍等,一般木工就难胜任;再如笊篱、拂尘、笛子、道情筒、篾片条、芭蕉扇、小花篮等,寻常篾匠也无胆量承揽,非请能工巧匠不可。所以,族人十分爱惜,规定使用者不得损坏,妥为保管。

 

  《跳八仙》虽然古仆庄重,却与是常生活贴近,加之形象惹人捧腹,表演活泼幽默,因而每逢庙会搬演之日,都能招来八方乡邻。清末民初声誉鹊起,常令县城、府治轰动。

 

  建国后,1959年前,里河两村村民重排此舞赴县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大游行,沿途受到城乡观众热烈欢迎。此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被迫息影销声。十年动乱期间,面具、道具统统被焚,使之频于危境。1983年我县组织力量抢救,方始重展丰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