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个展——常识”在上海M50艺术区千山画廊启幕
2017年5月20日下午17:00,由千山画廊主办的“常青个展——常识”在上海M50艺术区千山画廊正式启幕。本次展览是千山画廊上海空间的开幕展,由李晓峰策展,呈现常青从油画领域转向水墨创作路途中鲜为人知的成果,以“人间万象”为主线,共计62幅作品。
常青作为“85新潮”后成功艺术家中的佼佼者,2003年开始进行水墨创作,他笔下的“人间万象”打破了我们阅读绘画的习惯,唤醒我们对“常识”重新审视。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就想画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看到最多的也就是我最想画的,衡量艺术的最高标准就是真实。”
本次展览主题“常识”貌似脱口而出,却具备一语双关的隐喻。常识,不仅是通常的见识,还是在日常中,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见识。
评论家陈孝信、皮道坚、刘淳、吴亮、谢春彦,中央美术学院学术部主任王春辰,艺术家靳卫红,广州中山大学副院长杨小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邱敏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及千山画廊负责人柳亚明、沈莺燕等嘉宾应邀出席此次常青个展的研讨会及开幕式。
在策展人李晓峰看来,常青重拾中国画,绝非食古不化的对之,反而出于一种极为个人化的新鲜感,一种隐约有过维系的重逢,一种被熟识后的陌生……就如常识,本不该怀疑,却因习以为常的麻木不仁,才常被惊异,常青就是要抓住这种惊异感,由此获得对常识的再认识。
皮道坚认为,常青不是玩水墨,而是用水墨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他把自己的作品拉到了感觉这个层面。
陈孝信在展览研讨会上发言,基于两点认同常青回到了“常识”:首先是跨界回到了“常识”,画家是可以做多面手的,可以做材质、媒介的转换,材质上的自由转换是画家的自由;第二点是常青反驳了“新浙派”受庸俗社会学影响——人物画中远离真实,制造假象、假感觉的部分,回到生活本身,回到人性的本色,回到自己的感觉,这个回到常识也是常青人物画成功的关键。
千山画廊负责人柳亚明先生表示,公司在上海和杭州都创建了画廊,为契合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选择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常青做开幕展,他在国画、油画两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是当代语境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未来,我们将通过艺术品基金的形式来运作画廊,一期注册资金两个亿,主要用于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家的推广。”柳亚明说:“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然而中国的艺术品经济还不够成熟。我们将持续甄选最具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在国际视野中展示他们的作品。让艺术引领我们的生活,是艺术机构永恒不变的担当。”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