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回归江门台山越华中学 助力书院文化建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华侨历史文献档案馆和功勋阁历史文化收藏馆,在台山市越华中学举行学校历史文物捐赠仪式,一批珍贵文物回归母校,为台山市的书院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据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建平介绍,该收藏协会是专注学校和军品文物收藏的专业委员会。这次捐赠的这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共计13件,都是通过他们从社会、华侨个人征集收购回来的,这也是他们第二次将收集回来的学校历史文物无偿捐赠给越华中学。陈建平说,这些文物能够回归母校,为充实学校的校史资料,为台山的书院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已经超越了文物本身的物质价值,更多的是传承一种精神。

 

  这批历史文物包括:中华民国时期的胥山中学毕业证明书、学生上课证、奖状以及省立越华中学的校徽、上世纪50年代的越华中学团费证、学生手册、学生物理作业本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场师生见到这些宝贝时,都深受感动。

 

  台山市越华中学胥山纪念堂(又称胥山堂)位于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圩,为1928年台山伍氏宗亲为纪念先人伍子胥而建。据台山市越华中学校长伍建军介绍,筹建胥山纪念堂时,公益已经是潭江名埠。该埠由著名侨商伍于政在20世纪初创办,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商业繁盛的闹市。随着经济发展,伍于政等人为让伍氏子孙受到良好的教育,准备在公益埠闹市区建造学校。1926年,伍于政、伍于翕、伍理周等开始筹建胥山纪念堂。当时,伍于政、伍于翕、伍理周等奔赴美洲、南洋、港澳等地,共筹集建校资金24万银元。胥山纪念堂于1928年春奠基,1930年竣工,1931年6月开始招生。1943年,由于抗日战争被停办,1946年被租借给广东越华中学办学。越华中学几经易名,曾称为“胥山中学”,但最终校名恢复为“台山市越华中学”。

 

  胥山纪念堂红墙绿瓦,平面布局呈“回”字形,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其拱形大门正对潭江,大门两侧各立有数根希腊式爱奥尼亚石柱,气势雄伟。拱形石门贯穿两层楼,为了欣赏江中美景,设计者特意注重正门阳台、廊的设计,阳台更侧重使用价值,而非仅仅用于装饰。楼顶四角建有四座中式的绿瓦攒尖金字凉亭,楼顶前方立有一个西式的拱形圆顶钟楼。胥山纪念堂还见证了当年江会日寇投降。据介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盘踞在江门和新会的日寇于9月28日投降,并在胥山纪念堂签订了投降书,结束了江会地区沦陷6年半的历史。据悉,目前,胥山纪念堂已作为文物建筑加以保护,里面早已经腾空不再作为教室,仅二楼设有当年日军签字投降的纪念室。

 

  台山市正在修复书院遗留旧址和挖掘书院文化,计划将越华中学的胥山纪念堂打造成台山教育历史博物馆,宣扬和传承台山的书院文化。这次捐赠的文物,除了丰富了学校馆藏外,也为台山市的书院文化建设增加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