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戏蝠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江苏·南通·如东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 申报日期 2006
钟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提一小鬼啖之。上问之,自称名钟馗,生前应武举因貌丑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即愈,遂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故事。钟馗之像五代时悬于除夕,后来民间多悬于端午,说是能打鬼和驱除邪祟。
在一些民俗中,钟馗的形象大都是顶盔贯甲、举鞭扬铜或持刀握斧的勇武门神。而在如东岔河一带,钟馗却成了一个生动、笨拙而又可爱的判官,一个降福人间的天神。钟馗手持宝剑,蝙蝠被制伏在地,这是当地人家的中堂画。在民间舞蹈“钟馗戏蝠”中,钟馗这一形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清末,如东岔河、掘港一带每年都要举行灯会,而“钟馗戏蝠”则是灯会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锣鼓声中,一小鬼手持蝙蝠灯开道,四下巡逻;接着钟馗在唢呐声中出场,另一小鬼举着华盖紧随其后。只见浓墨重彩的钟馗面容冷峻,双目圆睁,威风凛凛;着红官衣,披围肩,束玉带,穿红绸灯笼裤,蹬厚底靴。随着打击乐的节奏,钟馗手执折扇与四蝙蝠追逐嬉戏,谓之“戏蝠”;接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跪、或蹲、或立,谓之“扑蝠”;在激越的唢呐声中,钟馗将蝙蝠提起,向观众抛去,谓之“降蝠”,舞蹈进入高潮。
整个舞蹈融灯彩、舞蹈、木偶于一体,在人物形象的 塑造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达到很高的水平。
钟馗高达2米,京剧脸谱,腿和举伞小鬼绑在一起,二者由一人表演,类似于踩高跷,而众小鬼则五短身材,滑稽脸谱,两者形成了大小、高矮的强烈对比。钟馗舞姿粗犷豪放,与小鬼舞在一起,动作显得极为夸张,舞扇、扑蝠动作笨拙、稚气,又显得诙谐可爱,而小鬼逗趣、嬉闹时,身段敏捷灵活。这一笨一巧,一快一慢形成了两个不同人物的鲜明对比。夸张、对比的运用,使整个舞蹈充满了吉祥的气氛和风趣诙谐的风格。
“钟馗戏蝠”这一民间舞蹈,由舞蹈家挖掘整理,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于1998年亮相于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栏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