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首度亮相浙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上午,伴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在浙江美术馆正式开幕。和现在越来越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展览不同,这个名人手札展可谓朴素至极——当近百封名家亲手书写给龙榆生的手札,安安静静地躺在玻璃镜框里展现在你面前时,策展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瑞田说,“这是一个难得可以阅读的展览。”

 

  没错,在这样一个速度很快的时代,人们早就放弃了传统的书信,而是借由微信短信甚至表情包传递情感。然而“阅读”这样一个展览,却让你仿佛回到了木心先生《从前慢》中所追忆的时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个展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龙榆生,他是当代著名学者、词人;另一个则是现当代文化名人。在展览中,你会看到很多文化大家与龙榆生交往时写的内容。”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中国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院长黄亚洲如是说。这一百余件手札,是龙榆生教学、研究、编辑、写作过程中,与彼时硕学通儒之士的往来信函,涉及讨论社会问题、交流吟诵诗词之道、切磋读书体会、言述离别思念之情等内容。沉郁或诙谐的文辞,古雅或简逸的书法,描绘出中国传统文人之间的往来图景。值得注意的是,手札作者里有许多浙江人,包括张元济、马一浮、周作人、丰子恺、沈尹默、俞平伯、沙孟海、夏承焘、钱君匋等。他们的手札文墨兼优,不乏书法精品。

 

  “这是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是第一次与浙江观众见面。现在很多所谓的文化精英,连字都写不好。但是在龙榆生先生那个时代,与他交往的像马一浮、俞平伯、沙孟海等名人,都是文学诗书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精英。”张瑞田表示,从书札的内容里,你可以看出这些名家对文化的态度。“他们以诗笺为纽带,维系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信念和文化趣味。”

 

  这些手札字里行间,还有文人之间的斗嘴。比如有一封郭沫若写给龙榆生的《大函及诗札》,探讨的就是关于诗词创作有没有新意的问题。张瑞田介绍说:“郭沫若很新潮,往往什么流行就写怎样的文风,但是龙榆生先生恪守的却是传统的古法写诗,所以郭沫若专门写信给他来讨论此事。”

 

  据悉,展览将一直延续到5月30日。作者:主任记者 张玫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