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文物,先修敬爱之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复文物,重在修其神与形;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则首先要修养对文物的敬爱之心。

 

  有媒体报道,安徽凤阳明中都古城修复中存在野蛮施工。“工人的维修方式是用电钻把完好的旧砖一块块起掉,换上新砖。”如此,哪里是修,分明是毁呀!

 

  文物的价值,在于其历史信息;文物修复者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而是有“文”有生命有灵魂的历史遗产。面对需要修复的文物,就如医生面对要医治的人一样。如果哪个医生把患者的完好器官“起掉”而移植上“新砖”,会是什么后果?这样的医生,实质上是在“杀生”,其医术与医德都让人不可接受。修文物要有文心,就像行医要有仁心。从事文物修复者,也应该术高一尺、德高一丈,先要养成对文物的敬重之心、爱惜之情。

 

  在媒体报道中,凤阳县有关方面回应说,由于部分浆料及城砖非常坚硬,錾除困难,所以工人用了电钻。见此解释不由想问:这么坚硬的城砖和浆料,为什么非要花那么大的力气“錾除”呢?将这些城砖和浆料有机地保存在修复后的城墙中,不是更好吗?

 

  笔者认为,修复文物,自然应该是“新”服从、服务于“旧”,而非相反。修旧如旧,一直是文物修复工作的追求和要求。其实,就算“如旧”,又怎么比得上“真旧”呢?

 

  好在相关文化文物部门已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调查。安徽省文化厅发出通报,指出修复工程存在操作不规范、施工管理不够严格、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凤阳县文化部门也迅速下达了停工通知。通报还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对文物的敬畏之心。

 

  笔者认为,这一点至为重要。对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要心存敬畏,倍加爱惜。公众如此,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更应如此。而有关部门选择文物修复队伍,既要考察其技术能力,也不能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特别是文物意识的考察。

 

  就被曝光的这起野蛮施工事件,当事的施工队伍与具体施工人员要想继续从事文物修复这一行,先对自身的文物意识进行一番“修复”,是必须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