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该如何赢得观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没有文物,当然就没有博物馆,但仅仅拥有文物也并不等于就是博物馆。让展品焕发出光彩的说到底还是人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当全球不少知名博物馆陷入财务危机,不得不缩减人员和展览时,我国的博物馆热却正逢其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座座体量庞大、造型新颖、功能先进的博物馆拔地而起;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引发“故宫跑”,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票难求,群众的参观热情爆棚。难怪一家国外知名媒体称,“中国正在以超现实的规模开办博物馆”。

  文运与国运相系。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象征。随着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央对文化强国建设高度重视,我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而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大多数国有博物馆实现“零门槛”,吸引了大批以往被门票挡在门外的群众。2016年,我国4690余家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8.5亿人次,比2011年翻了近一倍。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更加凸显,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职能进一步发挥。

  但是,从博物馆的总量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博物馆拥有量也仍居世界后位。尽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几乎以每年200家至30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博物馆总量只有美国的1/7.就场馆建设而言,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数量相比,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效能。随着参观人数节节攀升,我国博物馆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也暴露了出来。不少博物馆陈展缺乏新意、创意不够,观众所能做的只是看看实物、读读说明,有的博物馆展品说明甚至语焉不详或干脆付之阙如;有的博物馆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更新主题,不搞新展;有的博物馆连开放时间都不能保障;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博物馆把关不严,大批假文物堂而皇之地以文物之名展出……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馆藏丰富的大馆总是人山人海,经常搞新展的博物馆客流不断,而布展陈旧的地方馆往往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可见,免费不是万能的,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才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

  当然,策划一场有水平的展览绝非易事,既要有财力上的支持,更要有专业人才。我国博物馆界长期以来重收藏而轻研究,花钱收购文物舍得大手笔,引进人才却存在诸多掣肘,结果很多地方博物馆严重缺乏文物修复、文物鉴定、展览策划、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障碍。近些年,出土的文物数量不少,等级也不低,欣赏价值很高,但很多只能放在库房里,就是因为缺少修复人才,文物修不好当然不便展出。据统计,现在全国文物机构收藏的待修复的文物超过2000万件,而全国具备修复资质的专业人才不过2000多人,就算一个人一年修100件,也得100年才能全修完。

  博物馆是用文物讲述历史的,没有文物,当然就没有博物馆,但仅仅拥有文物也并不等于就是博物馆。让展品焕发出光彩的说到底还是人。博物馆人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博物馆的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弱,陈列展览的水平肯定低。只有克服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重视文物收藏而轻视人才培养的问题,让用展品“讲故事”的人发挥更大作用,我们的博物馆事业才能再上层楼,赢得更多观众的心。张 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