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20年首博开展 360件文物横跨史前到明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360件(套)文物藏品当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上集中亮相,许多文物第一次离开故土,首次进京展示。

 

  “十二五”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成绩斐然,此次展出的文物均是“美中选美”。据文物专家介绍,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考古事业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最新成果。展品从全国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文物中选出,汇集中国21省的49家考古所、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以时代为轴、以美学和哲学为线展开叙事,其中许多藏品从未在收藏地以外的地点展览展示。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道法自然(史前时期)”、“天地之道(夏商周)”、“保合太和(汉唐)”、“和合能谐(宋元明清)”四个部分,从杨官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到新疆精绝古城的尼雅遗址珍宝,再到扬州隋炀帝墓随葬品、南海一号沉船珍宝,展品年代贯通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遗址类别包括城址、墓葬、窖藏、地宫、沉船等,文物品类涵盖玉石、陶瓷、金银、漆木、石刻、壁画等。

 

  最引人关注的一件文物是鎏金银阿育王塔,它通体鎏金,还镶嵌金、银、玛瑙、水晶等宝石,以沉香木制作而成,用来存放舍利。据文物专家介绍,它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体量阿育王塔,代表了吴越国金银器、玉器、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展览中有西周早期方鼎,战国漆木架鼓,唐朝跪拜陶俑、三彩执物俑,还有商朝最具代表的文物——提梁铜壶。这些文物有的古朴,有的大气,有的肃穆,有的灵动,向公众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美”。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为5月18日至8月27日,期间免费不免票,观众可预约进行参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