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举办传统彝族服饰展 42件精品文物呈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举办的“凉山彝族服饰展”拉开了帷幕。本次展出的42件凉山彝族传统服饰,是近5年来该馆向社会征集800多件彝绣文物中的精品,是清代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文物,最多的是民国时期服饰,集中展示了凉山彝族的服饰文化,展示了彝绣凉山产区传统工艺和水平。展期至6月18日结束。

 

  副馆长、副研究员邓海春表示,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凉山彝族服饰内涵丰富、风格不一,特点鲜明,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本次展览,目的是引起更多人对彝族文化的关注。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聚了大块色彩的鲜明特征,往往令参观者感受深刻。游客毕志英走进展厅便为之一震,对同行的朋友说:“太漂亮了!”她认为这些服饰色彩艳丽和富贵,色彩不仅仅有黑黄红,还有多种色彩。

 

  传统的彝绣水平被游客纷纷看好。来自成都的游客李斌停留在橱窗前,仔细地观察袖口的用针和用线,说:“我一进展厅眼前便一亮。我看见彝族服饰的领口和袖口工艺很高,令人惊叹。”

 

  来自重庆老人邹世模说:“凉山从奴隶社会转到社会主义社会,今天的人们对奴隶社会很模糊。我想通过彝族服饰了解一下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生活。”

 

  据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15万,其中彝族人口过半,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凉山彝族服饰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凉山目前正在申请彝绣凉山产区地理保护标志,其服饰最能体现凉山的彝绣水平。

 

  邓海春介绍说,因为凉山彝族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因此其服饰中体现了旧社会的一些特征,像上层社会的妇女因为不事劳作,其大摆裙保留得较多。由于生计发生变化,服饰变化非常大。同时彝族服饰又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次展出的彝族服饰中能看出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元素。当时的工艺和材料与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服饰和传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次展出,外地游客可以了解凉山的彝族传统文化,同时对今天彝绣凉山产区的服饰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