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件考古珍品出库入展首博 展出文物从史前跨越到明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从史前到明清,360件文物珍品横跨5000年文明史。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1995年——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重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从中选择独具代表性的精品作为展品,其中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库房进行展出。

 

  展厅设计如时空隧道,将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浓缩在一个空间内。展览按年代分为四大部分:依次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诠释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比如,西周晚期出土自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的兔形铜尊,兔子呈卧伏状,后背与尊相接,憨态可掬又不失庄严。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龙霄飞介绍,在以兽类为主的青铜器里,兔形的铜尊可谓独树一帜,在同时期的文物中很少见到。

 

  展品中还包括一批与帝王有关的珍贵文物。如秦始皇陵丛葬坑出土的一件铜雁,仿照大雁原比例制作,栩栩如生。一块黑色并不起眼的魏武王铭石牌,解开了曹操留下的“七十二疑冢”谜团。隋炀帝墓出土的十三环蹀躞(dié xiè)金玉带,属于隋唐时期腰带中的最高等级,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玉带。

 

  此外,展览还入选了少数民族文物。比如新疆文物研究所收藏的一件勾花皮鞋,出自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发掘的汉晋时期精绝古国贵族墓地,果绿色的细绢包裹着靴靿,以彩色丝线交捻勾结的“山”字斜格花错落有致,整片皮革的鞋底翻上来包裹着靴帮,结实耐用,防寒防水。

 

  此次展览将于8月27日结束,免费但不免票,需预约参观,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可凭本人有效证件享受免预约参观特展的优待政策。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