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件文物讲述威海故事 出新招让文物"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第41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威海市博物馆发现,特色十足的市博物馆正在用“新”与“变”吸引着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品味威海的前世今生。

 

  家底愈发丰厚,讲好特色故事

 

  5月14日,为迎接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威海市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当天吸引了3000多人前来参与。不少以前参观过威海市博物馆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想到咱们威海市博物馆和其他城市的大馆没啥不同,太有看头了。”

 

  要说威海市博物馆最近几年最大的变化,首先就是场馆换新了。威海市博物馆始建于1993年,2012年搬迁至市民文化中心的新馆地址,展厅面积达到6371平方米。

 

  面积扩大的同时,馆藏文物也在不断增加。本着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理念,威海市博物馆不断加大向社会征集文物藏品的力度,重点征集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民俗藏品,馆藏文物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

 

  “最近几年,市民主动捐赠文物的积极性高涨,把私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变成全社会的宝藏。”据威海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市博物馆累计征集藏品4347件(套),其中社会无偿捐赠1330件(套),威海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从最初的2000件增至如今的近万件,包括书画、陶瓷器、青铜器等多个门类,其中不乏一级、二级、三级珍贵文物等镇馆之宝。

 

  虽然馆藏量大大提升,但和大馆相比,地市级博物馆的家底依然不够丰厚。但逛过威海市博物馆的观众都对其印象深刻,这基于博物馆通过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开发,讲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故事。

 

  走进威海市博物馆主展馆,首先就被一幅长13米、宽2.4米的巨大红底金箔漆画所吸引。漆画以威海地图为辐射,遍布威海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画中央写着“夷风古韵・威震海疆”,这就是展示威海上下7000年历史的威海通史常设展览。

 

  “夷风古韵・威震海疆――威海历史文化展”随着馆藏文物的不断增加,内容越发丰富,从石器时代到现代化幸福威海共分为十大板块,采用实物展示、雕塑场景复原、影响及现代信息等综合技术,全方位展示威海的前世与今生。整个展览中,最有特色莫过于威海的近代史,文物数量占到博物馆所有馆藏文物数量的60%以上,一战华工时期、英租威海卫时期的文物成为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最大亮点。

 

  另外一个常设展览就是威海民俗艺术展,展示了威海本土民俗艺术家捐赠的面塑、剪纸、渔民画等民俗文化艺术品,受到外地观众和本地市民的青睐。

 

  讲好威海的故事,也要讲好威海人的故事,把名人效应放大。去年以来,市博物馆加快“威海名人馆”建设进度,威海名人馆平面设计方案与“萧桐柏艺术馆”展陈设计方案通过省文物局评审。在优化漫画名人馆的同时,广泛搜集卓有成就的其他威海籍文化艺术名人,丰富名人馆品牌战略资源库。

 

  文物活起来,观众来了还想来

 

  威海市博物馆自2008年底开始对市民免费开放,虽然走进博物馆的人数逐年增加,“回头客”数量却不多,很多观众都把博物馆作为“一次性消费品”,认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来一次就够了。

 

  博物馆的开放不仅是免费开门迎客而已,而是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让观众多次走进同一博物馆而不腻味。市博物馆坚持常设展览历久弥新,临时展览常办常新。去年,市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欢天喜地过大年――威海民俗艺术展”“情系威海――王德娟油画展”“伟大的征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等临时展览。据各项数据显示,市博物馆2016年共举办临时展11次,累计观展观众达30万人次,这个观众量是未搬新馆之前的5倍以上。

 

  针对现代人习惯碎片化阅读和读图的实际,威海市博物馆把展览内容与欣赏习惯紧密结合起来,让展览有趣、好看、不沉重。2016年,在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的支持下,威海市博物馆承办了“漫妙丹青――中国当代水墨漫画作品展”,共展出了全国有影响力的65位画家的147幅漫画作品,吸引了3万多名观众参观展览。春节期间,威海市博物馆还举办了“纸上百年威海――金吉磊收藏票证展”,纸币、票证、书信、报纸,还有奖状等370余件证照让观众过足怀旧瘾。

 

  在临展中,举办引进来的外地展览,是吸引观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威海市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展览也更加频繁。据威海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市博物馆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馆际交流展览,现已与邯郸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滕州博物馆、烟台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进行馆际交流,举办了“磁州古韵――邯郸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等。

 

  展览的形式和内容也在推陈出新,用精彩活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在5月14日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匠心・传统文化技艺秀”尤其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博物馆分别邀请了面塑、拓片、书画装裱、锡镶等的传承人现场教学。“在博物馆不仅可以感受威海的历史,还能学到很多书本外的威海文化,来博物馆真有意思。”12岁的宋昊昱说。

 

  去年,威海市博物馆推出了威海特色的文创产品,以创意产品传播馆藏精品、弘扬艺术国粹,利用馆藏元素设计制作了茶具、手机座、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让观众们把博物馆“带”回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