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2017-05-15 17:18:17 作者:卓朝兴 来源:湛江日报 已浏览次

雷州唐氏墓群。记者 张锋锋 摄
本报2017年4月15日第4版刊登了有关赤坎“三民路”片区历史文化街区有历史建筑遭违规改建加建,被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现场执法责令停工并拆除违规部分的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和遗存丰富,如何加强湛江文物保护等工作日益引起重视。根据相关要求,湛江市文广新局日前起草了《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并已于今年4月下旬公示。
【亮点摘录】
建立富有雷州半岛特色的
文物保护体系和利用模式
该意见稿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完善、富有雷州半岛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和利用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使全市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8处。完成重点文物保护工程5项以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达95%以上。引导博物馆事业有序发展,全市依法设立的博物馆总数达到8家以上。文物执法力量不断增强,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0%以上有完善的文物安全措施。全市文物的展示与利用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60%以上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公众开放,文物利用水平和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成效明显。
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
不得擅自进行装饰装修
意见稿中提出,镇文化站、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应当在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文物的监督与巡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使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与当地文物行政部门签订保护协议,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不得擅自进行装饰、装修;需要变更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用途、管理体制或者隶属关系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鼓励和支持非国有文物所有人将文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文物,其修缮、修复、保养和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探索社会力量依法依规
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指导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加快开展文物确权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文物保护补偿办法,加大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推广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建立政府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资助和培训机制。将文物志愿服务纳入湛江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组织广大文物志愿者参与文物博物馆导览、讲解、宣传、安全巡查等工作。
【新成效】
完成市区历史建筑普查等工作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新成效,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其中,2016年完成了湛江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省文物局要求,将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料上报至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于2016年5月上报至国家文物局审批;编制雷祖祠保护规划;加强了对新坡村广济桥、世德学校旧址、莫氏宗祠、真武堂、中共广东省农协办事处旧址等省保单位修缮工程的监管等。完成了湛江市区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出版了《湛江城区历史建筑名录》和《湛江市赤坎区“三民路”历史建筑名录》。
【强化保护】
维修西营埠邮政局旧址
完成唐氏墓群安防工程
据介绍,2017年,我市要继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要着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包括编印出版《湛江市文物精品图录》。加强我市3处国保单位的保护管理,完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完成雷祖祠保护规划编制、修缮工程立项以及安防消防防雷工程,完成唐氏墓群安防工程。完成根雕艺术展览馆筹建工作。做好8处省保单位修缮工程。做好西营埠邮政局旧址的维修工作。配合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做好湛江市博物馆和寸金桥公园连接通道工程。做好国、省、市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申报工作。继续抢救挖掘整理湛江在广州湾时期的历史文化,完善湛江历史,将编辑出版《雷州古典文献集成》丛书、《口述广州湾》和《广州湾钩沉》。配合做好赤坎区三民路历史文化风情街区的建设工程。
另外,还要按照国家和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市政府印发《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将作为未来几年推进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全市文物、博物馆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