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清花粉彩亮相上海 古陶瓷鉴定引入科学手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陶瓷爱好者在参观展出的南宋龙泉冰裂纹出戟尊。

 

  南宋龙泉冰裂纹出戟尊、清雍正青花山石桃花纹橄榄瓶、清乾隆粉彩青花开光花鸟纹描金茶壶……,33件中国五大名窑及清代宫廷明贵清花粉彩稀有品种5月13日在上海悉数亮相,为上海市民和收藏爱好者展示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精品瓷器。

 

  主办方香港皇廷拍卖表示,十分看好内地艺术品收藏市场前景,这些展品都是经过公开向全球征集而来。举办巡展是希望让更多内地艺术收藏家对藏品有所了解,而参与此次上海巡展的所有古陶瓷均通过皇朝遗珍实验室羟基无损检测技术进行过断代。

 

  值得一提的是,5月6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皇朝遗珍实验室在北京举行古陶瓷羟基测量技术开发合作研究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研究院冯松林说,“一旦羟基检测技术成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会比热释光和碳十四测年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皇朝遗珍文化集团董事长李港龙表示,一直以来,由于不能损坏文物、古陶瓷断代只能依靠专家的丰富经验,从外形、款式、釉色等因素来判断,客易被一些高仿品鱼目混珠,羟基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为陶瓷鉴定带来更加科学准确的判断依据,弥补了眼学的不足。

 

  据介绍,陶瓷原料中所含的羟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全部从器物中脱除,瓷器一旦烧制成功基本就不含羟基,这个过程相当于将时钟调回零点。羟基检测的简单原理就是,在此后的长期保存过程中,经过跟空气中的水分子慢慢结合,陶瓷釉面又重新含有羟基,只要是保存时间超过100年的古陶瓷,现有仪器的灵敏度就足以检测出其表面的羟基,且其强度与陶瓷烧造出窑时间大致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羟基的有无和强度的高低判定瓷器的新老和年代。

 

  不过,李港龙称,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双轨并行、互补长短的,科学鉴定是鉴定大概年份,但对一个瓷器的窑口、艺术风格、稀缺性还是需要专家意见。

 

  据了解,此次上海巡展后,这些古陶瓷还将前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展览,5月30日将在香港半岛酒店进行拍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