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造境 写意深美——大土三阳山水画赏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作品

 

 

      万壑树参天,满山笑杜鹃。

      兴来独命笔,剑指诸先贤。

      欲寄凌云意,气撼源心田。

      古今丹青事,终须写神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作品

 

      这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大土三阳先生在画完他的代表作《万壑树参天》之后,即兴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欣赏这幅画,作者以写神元之道为其审美标杆,笔势纵横,随心而写,循序生发,将几棵高耸参天的古树画得掩映交错,挺拔多姿,一股沧桑古劲、顶天立地的不屈之势与蓬勃健旺的生命元气被其表达出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可见,作者画写的是心中的山水,如豪放诗,旷达超逸;若山水诗,雄浑郁勃;似咏物诗,画树写神元。

 

      大土三阳十分认同中国画的写意载道性并在长期的从艺实践中予以追根溯源式的研究和尽心追求,他不骛画面意象的形似与真实,而注重山水内在美的深层蕴藉。所谓内在美,在他看来,不仅在于笔墨神趣,性灵抒发,而要在含有诗意之美、神元之道和生命元气。他曾撰文写道:“我信奉的是深度,一是思维的深度,二是作品表达的深度”;还写道“画者,德行之重,雅士求之,但绝非知之即明之,需要克己、循法、循道,需要淡泊名利,——夫画,必须神居胸臆,气统物游,风雨天地,酣畅如歌。”(节选自大土三阳《砚边随录》)为此,大土三阳以他“大器晚成明日事,淡定人生以往”的自信,积淀起深厚广博的修养,从古典诗词艺术中充分地汲取到有益于其创作的营养,在写意方式上采取诗心造境。具体而言,他是以诗心关照自然山水,借用诗词艺术的创作思维,以诗词立意布局的规律来构造画境,所成所现力求能够契合山水之道,达到酣畅如歌、简约如诗、自然深美的审美高度和写实更写心的写意深度。

 

      作为当今画界较有综合修养和画境开拓力的杰出画家,大土三阳的画学理论和诗词素养较高,由来已久。他早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包括楚辞、汉赋、唐宋诗词以及元明清至民国、当代的诗人选集,用心领会《诗经》诞生三千多年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流风绪韵,许多经典的诗词佳句他烂熟于心,体会得深。他不仅读诗,悉心揣摩诗的美妙,而且在日常诗意栖居的生活中,时常写诗,为画题诗,在诗与画的结合上从外在到内在,愈发深入,契合无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作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土三阳在广阔的诗词艺术领域的浸淫和研究,以题画诗和山水诗用功最多,事实上收益也最大。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出于画面构成的需要,大土三阳几乎通读了历代传诵已久的题画诗名篇,惊叹其美学价值,体察作者以心接物、藉物写心之高超和为画面画龙点睛的奇妙所在,从中获有心得,这为他在画面上进行诗词题跋增益不少。

 

      山水诗,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作为诗的艺术形式,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或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是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大土三阳对山水诗的喜爱和研读,有三大着意点:一是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而与玄言诗的区别所在;二是山水诗作者“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美学主张;三是山水诗与山水画内在的相通之处,要从中掌握古人表达物象之功,意境营造之功,构图章法之功,虚实置度之功。通过如此努力,大土三阳对诗词与绘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圆融性愈发理解,有益的是他掌握了营造诗词意境的一些规律。反映在其画面上,乃是他借鉴山水诗的立意之法来进行其山水画的立意;以山水诗的布局技巧来进行其山水画面构图的有机安排。而更重要的,是他效法诗人关照自然的方式,以诗眼观察山水世界中的树木、云雾、岩石、屋舍、桥梁、流水、飞鸟、亭台等物象,感会之余,然后将这些物象按照山水诗意境的组合方式进行取舍,梳理,提炼,转化,升华,遂连缀成诗一般的意象群,如此以来他便从纷繁芜杂的山水自然生态本相中提取到一种富有生命气息的凝炼的诗意之美,所造之境乃是诗境,如诗如词,诗情浓郁,诗趣盎然,给人以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而引人入胜。欣赏他的最新代表作:远处层峦叠嶂,意笔实写而着以淡色,众鸟飞鸣;作为中景的飞瀑,倾泻而下,宛若长练,曲折蜿蜒,汇入溪流;近处几株古树苍劲如虬龙,矗立山间。整体上看,此图将古树、山岭、飞瀑、溪流、飞鸟等意象按照山水诗的立意考虑和意境构成法则,一一描绘,层层写来,造境温雅清和,通明润朗,具有较强的美学诗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作品

 

      大土三阳对山水诗的喜爱与研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增益许多。他作诗,以山水诗为多,主要是为了题画的用途,或抒发自我情感,或表达其艺术见解,而更多的是咏叹其画中的意境,描摹画面的意象之美。还有一些诗,有的回忆早年经历,有的表达对先贤的仰慕,有的讴歌当下盛世。总的看来,他写诗就像作画,融合了他平生的文化学识和艺术修养,寄寓文心,传达了其对天地古今之思,洋溢着一种纵横不羁的才情,讲究平仄,押韵合律,朗朗上口令画界同仁佩服,这使他实现了诗与画的外在结合。其题诗,可视为其画面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的画外延伸,为其画增添了许多美感。由此可以说,大土三阳作为一位诗人,有诗人的那种独特的气质和性情。

 

      大土三阳的题画诗系列中,佳作不少。以其雪景诗为例。在他心目中,雪,纯美无暇,洁白如玉,雪花片片随风舞,是苍天赋予大地可贵的礼物。他平生爱雪,看雪,踏雪,他以画生动描绘雪景,也以诗歌赞美雪的美丽。他深谙雪景山水之道,画雪景不使用一滴白粉,不勾一根白线,写实更写心,卓有造诣,独步当代。同时,他的画雪精品上,也题有许多精美的雪景诗。如他题《寒凝大地发春华》,“寒凝大地飞雪中,荒岭孤鸟渺无踪。千年未变发春华,欲借沧海舞东风”。写寒凝冰封之际,古树古而劲健,犹发春华,生命之气不衰,神元不绝。再如其题《古渡雪霁》,“古川带长脉,岁月归流连。荒驿临古渡,雪落满山前”。写时空绵延,时光不驻,所造雪境有枯涩冷寂之感。从效果上看,这两首诗都贴切地描写了所绘物象,意境生动,与画面相表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作品

 

      大土三阳对诗词艺术的有效借鉴,还体现在他按照诗词语言的锤炼要求来进行创作。杜甫有传世佳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宋人胡仔说:“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苕溪渔隐丛话》)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历来是中国历代诗人的优良传统。大土三阳认识到这一点,他一方面在其诗词写作中注意炼字炼句,多有推敲,如其题《百仞悬瀑图》:“银帘垂百仞,千峰鸟惊心。不是红花日,峻岭连年新。”此诗中,“垂”字处,曾为“挂”字、“绵”字、“长”字,经过一番琢磨,最后方确定为“垂”字,这样就凸显出瀑布下流的那种动感和气势。同时相应地,在山水创作中大土三阳不厌其烦地追求画面语言的凝炼、简约、精致,可谓精益求精。他对笔墨,反复锤炼,精心打磨,悉心用功,力求一笔见精神、一墨出境界的情况出现。观摩他的精品佳作,我们会看到其满纸烟云无呆板、僵滞、臃肿、拖沓之笔出现,其用墨几无不通透、模糊的情状,而是或积墨成林,洒脱烟云,渲染有度,在法度与自由之间寻觅到细微爽真;或用笔紧实,结构讲究,一线所出,骨法用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更揉笔运行,随笔变笔,笔笔生发,却没有废笔和多余之笔,如此洒脱来应物,故而意象鲜活生动,就没有画蛇添足之感,也就不会出现有待继续收拾的画面了。由于拥有这样扎实的笔墨功底而笔墨如此精炼,他的山水画不好临摹。这,就正对应了大土三阳论画之所云:“繁中有简,简中见繁,需得笔笔通透而灵性自然存也,倘若密实僵死或是疏而无物,均为画之大忌也。”  (文 • 上官爵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土三阳照片

 

      大土三阳,字笑辉(孝回、晓辉),号大土三阳。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

 

      大土三阳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作研究,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积学经年,画风旷达超逸,笔墨浑厚苍古,境界高远深邃,诗文学养深厚,是当代诗书画均达颇高造诣的学者型山水画家。2005年总结概括提出中国画笔墨“五韵”学术主张,2011年提出中国山水画必须重视苦练基本功,通过精确笔墨描述物象而求中国山水画神元之境的表现,即重在精神境界、格调气息的表达。

 

      大土三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笔墨修炼,创造了画雪景不使用一滴白粉,不勾一根白线,而达至雪境的荒寒料瀟、枯涩冷寂。尤其先生独具高格的画树艺术,已然超越于炉火纯青之境,而达艺术之高度自由化元。先生对雪景山水和千姿百态的树木全方位、立体多元性的神元刻画,均已超越了中国绘画历史上数代大家。

 

      大土三阳的树木表现之功,也应证了他在绘事理论上总结提出的《中国画笔墨五韵》的学术成就。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